跳到主要內容

醒目資金變保守 樓市不宜高追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4日 21:35
2013年11月14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明報》上周舉辦「政經動盪下的投資決策」講座,主講者有明報地產版主管陸振球、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和恒生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分析最新的投資環境和部署策略。三名講者都認同,明年經濟環境會較今年複雜,投資時宜小心。


陸振球表示,樓市仍是香港人最關心的投資項目之一,觀察「醒目資金」的流向,可以更早作出部署,一般而言,豪宅買家應會較中小住宅的買家「醒目」,因此豪宅表現會更具前瞻性。


豪宅跑輸中小住宅 具前瞻性

陸振球指出,根據金管局的統計,自2010年尾開始,豪宅樓價指數升幅有落後中小住宅的迹象,部分原因固與在政府推出辣招後,買賣豪宅要支付更高的特別印花稅,以及按揭成數較低有關,但也一定程度上側面反映豪宅買家對後市較為審慎。


另一方面,近期不少屬「樓神級」的樓市參與者,也發表對後市看淡的言論,包括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早前便指他也看不通後市,否則早已投地起樓,事實上他旗下的公司,已有一年時間未有在香港購入任何土地,長實更是在今年3月首個劈價賣貨尾的發展商,減價逾一成沽清一號•西九龍的單位。


地產巨擘齊看淡後市

除了李嘉誠,另一地產巨頭恒基地產(0012)主席李兆基亦指樓市已開始調整。同時,新鴻基地產(0016)聯席主席郭炳江也在早前稱樓市前景不明朗下,之後大幅減價推售九龍站天璽的貨尾單位。


陸振球指出,過往有利香港樓價的兩大因素已開始出現變化。首先,最近一年多政府加快推地,以及發展商加快起樓,樓宇落成量和供應量肯定已過低谷,如早前政府便宣布,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包括可隨時動工,已動工並已售出的樓花單位,以及已動工仍未售出的樓花單位)已升至7.2萬個單位,為7年新高,將對樓市慢慢造成壓力。


另一方面,雖然香港仍然持續低息,但市場已在談論美國聯儲局何時退市,縱使美國何時加息未知,但息口相信已見底,未來將易升難跌,同樣是不利樓市。


事實上,除了上述提到的李嘉誠已長時間沒有買地,近期地皮的成交價也每况愈下,如將軍澳及九肚山兩個地區,地皮成交價都接近兩年低位,便反映對香港樓市最有研究的發展商,對後市也變得相對保守。


除了發展商,近期不少外資行也紛紛發表看淡香港樓市報告,其中如德銀更直指香港正面臨經濟競爭力減退的問題,比如上海發展自貿區,以及深圳的前海,或遲或早便會和香港「搶生意」。另外,近年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其國民平均生產總值(GDP)也漸漸拋離香港,都是對香港經濟和樓市發出了警號。


樓市倘調整 難如97深

不過,陸振球也指出,現時港人買樓的借貸比率和供樓負擔比率都遠低於1997年上一次高峰期時,所以縱使樓價出現調整,其幅度和時間,也難以如1997至2003年時樓價般跌足6年多,跌幅接近七成。陸振球認為,從觀察樓市「醒目資金」的表現,如從投資角度,現在並不適宜心急高追入市,而如有閒資,可考慮其他地區如內地的房產等。


為此,《明報》會在下月5日舉行中港物業投資講座,將由陸振球與擁有數十億元物業資產的亞洲地產創辦人蔡志忠,分析內地與香港樓市最新形勢和投資機會,並會在下月14日舉辦「與曾淵滄教授同行投資及睇樓團」,由曾淵滄教授與陸振球和讀者到中山一日遊,屆時會一邊講解投資內地房產的技巧,以及分享其他投資意見,並會實地參觀中山樓盤。有興趣參加讀者可向明報市場部王小姐致電查詢﹕2595 3188。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