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就奶粉銷售情况做壓力測試,結果還未公布,市面奶粉供應再出狀况,本報發現觀塘、旺角等一些地區,港爸港媽到藥房甚至一些連鎖店,都買不到個別牌子的奶粉,情况勢必又使港爸港媽忐忑不安。政府應對奶粉供應問題,無疑花了大力氣,只是限奶令和打擊水貨客看來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其實,政府不應把此事複雜化,事態其實很簡單,只要有措施確保港爸港媽買得到奶粉,勿再阿茂整餅。澳門同樣有水貨客搶購奶粉,澳門政府的應對乾脆利落,問題迅速解決,港府無謂繼續自尋煩惱,奶粉供應學澳門就是了。
市面又見奶粉缺貨
問題延宕使人煩厭
近日,又有家長投訴買不到個別牌子的奶粉,本報記者昨日在觀塘、旺角、灣仔等多區查訪,發現不少藥房甚至連鎖店都買不到美贊臣3號奶粉,其中在觀塘區,查訪13間藥房,只有兩間可以買得到,顯示情况有一定普遍性,而非個別地區或藥房的問題。據業界透露,由於缺貨,有人到連鎖店買奶粉,然後轉售給藥房,奶粉零售價因而上升,美贊臣3號原本一罐賣230元,旺角有藥房賣280元,觀塘賣260元,說明港爸港媽即使辛苦撲得奶粉,卻要付出較高價錢。
奶粉供應商承諾會搞好「媽媽會」,確保港爸港媽買到奶粉,不過,近日有個別家長投訴,向媽媽會訂美贊臣奶粉後,在指定連鎖店卻取不到貨。這宗個案的情况是否普遍,尚待觀察,若連媽媽會這個機制也失去作用,港爸港媽就更難安枕了。
今次市面奶粉缺貨原因,正如過往一樣,仍然莫衷一是。
有說長假期前,家長開始儲備奶粉,不過,距離聖誕節還有約6個星期,現在就儲貨?不可信。
有說法指奶粉商在年尾不想推高營業額,以免明年難做,云云,奶粉商勒住生意?看來也不可信。
至於有說奶粉商與連鎖店聯手控制貨源,推高售價,這個說法早已有之,但是缺乏證據,只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那麼,既然本港每年奶粉進口量都遠超嬰幼兒所需,究竟為什麼供應總不正常,政府又無辦法徹底處理,實在難以理解。
本港嬰幼兒每年奶粉需求量約為980萬公斤,今年1至9月進口奶粉已經接近3600萬公斤,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00萬公斤,政府叫停雙非,今年2月實施限奶令,水貨活動大減,奶粉需求理應減少,進口卻反而增加,然則奶粉哪裏去了?每逢市面出現奶粉缺貨,奶粉商都打開倉庫,展示堆積如山的存貨,以示貨源充足,家長毋須擔心。但是事實證明,奶粉商手上有再多的奶粉,不等於港爸港媽可以買得到。
本報偵查採訪,今年2月曾經直擊報道港版奶粉被私幫大規模經越南走私到廣西,撥開奶粉去向的迷霧,水貨客螞蟻兵團式搬運,只是小眉小眼,走私奶粉到廣西才是大手交易、大生意;對此,政府即使知之,基於法例所限,也無可奈何。另外,政府要求奶粉商做好供應鏈,掌握各區缺貨情况,盡快補充,但是奶粉商未積極配合,政府也無能為力;還有是政府曾經介入訂購奶粉操作,變相以公帑資助奶粉商拉客,這個做法並非長久之計。所以,按已知情况,看不到政府還有什麼絕招,可以徹底解決奶粉供應問題。
澳府應對直接有效
值得香港借鑑
內地民衆對在內地生產的奶粉缺乏信心(包括在內地設廠生產的外國牌子奶粉),近期外國牌子一些事故,內地傳媒都放大處理,以期在民衆之間,製造洋奶粉也不可靠的印象。只是無論長官意志如何,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國產奶粉會獲得國人信賴。所以,外國牌子奶粉來港之後,循各個途徑、各種方式進入內地的情况,相信會長期存在,現在的問題是:香港社會、政府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個問題?
今年1月,奶粉短缺鬧得港爸港媽最不安時,政府要出動政務司長主持跨部門會議,制訂方案,然後由3名局長率領一衆官員召開記者會,公布應對措施,陣容之大、動員之廣,雖云民生無小事,但是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合乎比例,值得商榷。况且,政府的措施惹來諸多批評,包括被指有違自由港的形象、牴觸自由市場原則、扼殺商機等,還激化了內地與本港的矛盾,香港付出了這些代價,但是看來問題不會斷尾,所以,政府還需要花多少時間、精力處理奶粉供應?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奶粉供應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確保港爸港媽買到奶粉而已。澳門面對同樣問題,澳府做法簡單直接,由衛生局統一發出官方「奶粉卡」,嬰幼兒家長領取後向供應商訂購奶粉,每月最多5罐,供應商一周內必須供應。這辦法操作容易,澳府輕易地就化解問題,集中精力去推行其他政務了。我們認為,港府在處理奶粉供應問題上有點庸人自擾,弄得左支右絀,香港已經為奶粉問題付出了巨大社會成本,問題仍然懸而未決,無謂繼續作繭自縛,仿效澳門的做法最實際。政府有大量棘手事務亟待處理,用最直接辦法放下整體社會已感煩厭的奶粉問題吧!不要再死撐下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市面又見奶粉缺貨
問題延宕使人煩厭
近日,又有家長投訴買不到個別牌子的奶粉,本報記者昨日在觀塘、旺角、灣仔等多區查訪,發現不少藥房甚至連鎖店都買不到美贊臣3號奶粉,其中在觀塘區,查訪13間藥房,只有兩間可以買得到,顯示情况有一定普遍性,而非個別地區或藥房的問題。據業界透露,由於缺貨,有人到連鎖店買奶粉,然後轉售給藥房,奶粉零售價因而上升,美贊臣3號原本一罐賣230元,旺角有藥房賣280元,觀塘賣260元,說明港爸港媽即使辛苦撲得奶粉,卻要付出較高價錢。
奶粉供應商承諾會搞好「媽媽會」,確保港爸港媽買到奶粉,不過,近日有個別家長投訴,向媽媽會訂美贊臣奶粉後,在指定連鎖店卻取不到貨。這宗個案的情况是否普遍,尚待觀察,若連媽媽會這個機制也失去作用,港爸港媽就更難安枕了。
今次市面奶粉缺貨原因,正如過往一樣,仍然莫衷一是。
有說長假期前,家長開始儲備奶粉,不過,距離聖誕節還有約6個星期,現在就儲貨?不可信。
有說法指奶粉商在年尾不想推高營業額,以免明年難做,云云,奶粉商勒住生意?看來也不可信。
至於有說奶粉商與連鎖店聯手控制貨源,推高售價,這個說法早已有之,但是缺乏證據,只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那麼,既然本港每年奶粉進口量都遠超嬰幼兒所需,究竟為什麼供應總不正常,政府又無辦法徹底處理,實在難以理解。
本港嬰幼兒每年奶粉需求量約為980萬公斤,今年1至9月進口奶粉已經接近3600萬公斤,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00萬公斤,政府叫停雙非,今年2月實施限奶令,水貨活動大減,奶粉需求理應減少,進口卻反而增加,然則奶粉哪裏去了?每逢市面出現奶粉缺貨,奶粉商都打開倉庫,展示堆積如山的存貨,以示貨源充足,家長毋須擔心。但是事實證明,奶粉商手上有再多的奶粉,不等於港爸港媽可以買得到。
本報偵查採訪,今年2月曾經直擊報道港版奶粉被私幫大規模經越南走私到廣西,撥開奶粉去向的迷霧,水貨客螞蟻兵團式搬運,只是小眉小眼,走私奶粉到廣西才是大手交易、大生意;對此,政府即使知之,基於法例所限,也無可奈何。另外,政府要求奶粉商做好供應鏈,掌握各區缺貨情况,盡快補充,但是奶粉商未積極配合,政府也無能為力;還有是政府曾經介入訂購奶粉操作,變相以公帑資助奶粉商拉客,這個做法並非長久之計。所以,按已知情况,看不到政府還有什麼絕招,可以徹底解決奶粉供應問題。
澳府應對直接有效
值得香港借鑑
內地民衆對在內地生產的奶粉缺乏信心(包括在內地設廠生產的外國牌子奶粉),近期外國牌子一些事故,內地傳媒都放大處理,以期在民衆之間,製造洋奶粉也不可靠的印象。只是無論長官意志如何,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國產奶粉會獲得國人信賴。所以,外國牌子奶粉來港之後,循各個途徑、各種方式進入內地的情况,相信會長期存在,現在的問題是:香港社會、政府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個問題?
今年1月,奶粉短缺鬧得港爸港媽最不安時,政府要出動政務司長主持跨部門會議,制訂方案,然後由3名局長率領一衆官員召開記者會,公布應對措施,陣容之大、動員之廣,雖云民生無小事,但是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合乎比例,值得商榷。况且,政府的措施惹來諸多批評,包括被指有違自由港的形象、牴觸自由市場原則、扼殺商機等,還激化了內地與本港的矛盾,香港付出了這些代價,但是看來問題不會斷尾,所以,政府還需要花多少時間、精力處理奶粉供應?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奶粉供應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確保港爸港媽買到奶粉而已。澳門面對同樣問題,澳府做法簡單直接,由衛生局統一發出官方「奶粉卡」,嬰幼兒家長領取後向供應商訂購奶粉,每月最多5罐,供應商一周內必須供應。這辦法操作容易,澳府輕易地就化解問題,集中精力去推行其他政務了。我們認為,港府在處理奶粉供應問題上有點庸人自擾,弄得左支右絀,香港已經為奶粉問題付出了巨大社會成本,問題仍然懸而未決,無謂繼續作繭自縛,仿效澳門的做法最實際。政府有大量棘手事務亟待處理,用最直接辦法放下整體社會已感煩厭的奶粉問題吧!不要再死撐下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