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呂大樂﹕這是一次政治權力的角力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5日 06:35
2013年1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免費電視發牌事件有不同層次的意義。政府如何決定發牌、發出多少個牌照、哪家公司獲發牌(或不獲發牌),是表面的一層。更深一層的是,整個過程反映出現屆特區政府為保住所謂的行政主導,誓要將自回歸以來不斷流失的政府權力,重新奪回。這是一次政治權力的角力。


以保住行政主導之名 主動出擊

究竟行政主導是怎樣的一種制度安排,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含糊的。但在歷任特區政府聲望與權威不斷下滑的過程中,政府領導無法按其意志來推行政策和維持有效管治的問題,則的確是愈來愈明顯。有一種意見認為問題並非完全因為特區政府及特首的政治認受性「先天不足」,以至無法面對社會上各種反對聲音,而是政府怯於混亂的政治局面,自行將很多本來可以握在手裏的權力,以不同方式交出。但形勢發展至當前的局面,這種管治手法不單止未見奏效,反而更是給反對派有機可乘,得寸進尺。長此下去,特區政府的權威只會進一步削弱,難有扭轉敗局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今次發牌風波的意義又豈止是一個電視廣播的問題;對現屆政府而言,若它守不住這次特首會同行政會議的決定,往後的日子只會更加難過。


現在,特區政府要堅定不移的按其定義的依法辦事、符合程序,來推行政務,他們要做的、所做的,並非現有制度所不容,要強行過關,不是不可以,只是這樣做的話,會引起社會強烈的反應。可是,對特區政府領導層而言,要挽回民望,早已變得不切實際。他們妥協、讓步,恐怕只會招引反對派更猛烈的攻擊。對一個民意支持度低處未算低的政府來說,它情願搶攻失敗,也不想一而再的給反對派「剝光豬」(國教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事實上,略有自知之明的特區政府領導層都會知道,要爭取民心,成功機會已經愈來愈渺茫。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以保住行政主導之名,主動出擊。


但特區政府領導層要成功保衛其行政主導的實質權力,必須要建制派在現存架構之內,為他們保駕護航。這樣的鬥爭方式絕對不是一場意識形態霸權、政治認受性之爭(因為如前面所講,現屆特區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已完全沒有辦法),而是赤裸裸的以建制派於議會上的投票能力,來為政府提供一個保護盾,使反對派、不滿的市民無論對有關的議題有多強烈的意見,亦無可奈何。嚴格上來說,這是現制度安排下容許發生的情况,只是過去特區政府(自願或不自願的要)考慮市民的感受,擔憂政府與社會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而避免硬闖而已。但今天特區政府放下了這種考慮,而嘗試在現制度所容許的條件下,推至最盡,重新確立所謂的行政主導。


特區政府領導層這樣做是好是壞,暫且不談(關於這一點,我相信讀者自有判斷),我感興趣的問題,是這樣的管治策略與手段的調整,有何社會含義。


首先,在政治工程學上,這需要建制派通力合作,為特區政府提供保護盾。特區政府本身並沒有足夠的政治權威去令建制派主動的表示支持,所以在市民眼中,這種護航服務只會基於政治交換或由於有外來力量協助統合。市民這樣的主觀感覺,對建制派於參與各級選舉都沒有好處。亦因為這個原因,建制派與現屆政府這種合作關係不可能太穩定,也不會很有保證。事實上,建制派往往因此而在選舉中受到拖累,間接幫了反對派一把。這是香港政局中頗為諷刺的地方,建制派那種絕不討好(通常更是十分難看)的保皇角色,差不多保證了反對派面向社會時,會得到一定百分比的市民的支持,令團結在特區政府周圍的政治力量,永無壓倒性的優勢。


有足夠議會支持便來硬闖

這連繫到第二點,這就是長期以來建制派與反對派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誰也不能佔盡上風。但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亦不敢輕舉妄動,害怕牽一髮而動全身,給反對派進行動員的機會,削弱它的管治威信。今次策略調動似乎顯示兩項轉變:一是特區政府再無耐性玩民意支持的遊戲,索性單刀直入,有足夠議會支持便來硬闖。當它不再投鼠忌器,擔心因硬來而會影響民情民意之後,特區政府大可口講跟足程序,依法辦事,來挑戰社會對管治的理解的底線;二是它對反對勢力提出挑戰——既然已無意努力挽回民意,那就看你反對派有無提高政治能量的本事。今時今日,三五萬人上街抗議、遊行已經差不多是基數,屬「基本盤」,若無在動員力量方面有顯著提升,那對特區政府其實不是什麼大威脅。無論反對聲音走中間還是激進路線,上街人數並無重大突破。當特區政府領導們對形勢作出這樣的理解時,他們便覺得可以硬闖:看看反對派的動員條件是否已經到底,有無本事放馬過來。在未來的日子裏,這一種政府處事的手法,只會愈見頻密,而政府會更常主動出擊,而他們的口號將會是依法辦事,程序公義(雖然在定義與理解上,均會跟社會上的意見有明顯的差異)。


無意挽回民意

看你反對派有無本事

第三,看情形,在未來的日子裏,政府不會轉彎抹角,小心輕放,而社會上的反對聲音也不會留有餘地。什麼良性互動已不再是議程上的其中一項,一切都會來得更直接。所謂的行政主導的爭奪戰,不是調和矛盾,而是將所有矛盾、衝突統統放到桌上。從此,政府與社會的對話,主要是一句說話——即管放馬過來,看你可以怎樣!


且看這樣的一個政府如何運作下去。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