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下任主席提名人選耶倫,周四出席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提名聽證會,表示雖認同「不能無止境」買債,但就直言沒有退市時間表,並稱現時繼續量化寬鬆(QE)好處多過壞處。市場解釋為美國加息遙遙無期,昨天港股便亢奮的大升逾300點,當然也會有人認為對香港的樓市有利。
不過,筆者想指出的是,耶倫發言以後,雖然美股繼續創新高,但升幅不大,而更重要的是美國10年債息未見明顯受落,今日歐洲時段至少可企穩在2.7厘以上水平。
美不加短息 長息也可升
其實,有一定經濟知識的,都會知道美聯儲所謂不加息,只是不調升拆借給銀行的短息率,但美國10年期債息較過去一年低位有接近1倍的升幅,而美國的30年固定按揭息率,也從低位的3.3厘左右水平,一度升穿至逾4.5厘水平,而最近也仍在4.3厘水平左右徘徊(圖1),便反映認為美聯儲不加息,香港便也一定可以保持低息(包括按息),如看看美國按揭息率的表現,便知道可能太樂觀。
耶倫在聽證會也被問及對金價的看法,她回應說自己沒有預測金價的模型,但就認為人們買金,主要是「恐懼」,在人們恐怕經濟和金融市場出現震盪時,便會買金並推升金價。筆者感興趣的是,耶倫並沒有將黃金價格與通脹掛鈎,那是她認為兩者真的沒關係,還是不想提?因美國其實通縮壓力可能大過通脹,所以才要繼續QE谷經濟,而通縮是資產價格的天敵?
樓價瀉 勿寄望內地客出手接貨
說開黃金,巴克萊剛發表報告維持對香港未來兩年樓價可跌30%的看法。巴克萊指出,一些人說政府最終有可能會撤去辣招,而內地買家將重來,其買樓能力遠高於港人,所以不怕樓市會出現明顯調整。
不過,巴克萊不同意有關看法,認為當一項投資的價格轉跌,人們的消費和投資心理也會出現改變,不會再不計投資價值和回報的去接跌下來的刀。該行舉例,當黃金跌穿1600美元初期,也有指內地人對黃金需求強烈會托起金價,但只曾出現短暫的大媽搶金,之後金價再跌,便再沒見到內地人來香港掃金。
另一例子是紅酒,也曾指內地人會不問價的買高價紅酒,但根據Live-ex 100紅酒價格指數,酒價雖然已較高位回落27%(圖2),同樣不見內地客去掃貨支撐紅酒價格,而是愈跌愈有。巴克萊認為,內地人不是傻的,以為他們會永遠不理投資價值,就算要被抽重稅也一定要買香港樓?
港銀行若收水 影響不容忽視
政府昨天公布,第三季GDP增長僅2.9%,較第二季的3.2%放緩,亦較預期差,而私人消費開支按季跌0.8%,按年亦只升2.8%,同樣較第二季的4.2%顯著放慢。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早前斷言,政府推出的打壓樓市辣招對經濟影響,會在明年變得明顯,而香港GDP在上季已出現放緩,會否是經濟和樓市的警號?
筆者想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辣招確實已堵塞了內地人來港買樓的大部分購買力,而本地的GDP也開始放緩,那樓價仍可長期高企嗎?
大家可看一看一個有趣的數據﹕香港按揭餘額佔香港GDP的百分比。原來這一個數據自2007年金融海嘯後逐年攀升,至去年底已升至10多年有紀錄的高位,達到42.56%(圖3)。即是說,香港近年樓價攀升,GDP增長的利好作用,可能遠遠不如因借貸增長促成的效應,一旦香港銀行收水,對樓市的影響實不容忽視。
香港物業投資吸引力褪色?
最近金管局宣布在倫敦發展商廈,而領匯(0823)也表示正研究在深圳以至廣州的珠三角一帶併購商場,一定程度反映其他地區的物業吸引力,較諸香港為高。比方說,香港正在推出辣招打壓樓市,但英國卻放寬按揭和為上車客買樓的按揭作擔保;另外,當香港的消費支出放緩,但內地人每年加薪幅度卻每每有一成多,則內地物業的投資回報和升值潛力便可能較香港更吸引。
從來,一個地方的經濟競爭力,與樓價表現息息相關。筆者接受Smart Expo國際投資及房產博覽邀請,於下周六在會展演講,題目為「從競爭力看香港樓市」,有興趣讀者可登入以下網址參閱詳情﹕www.smartexpos.com/smartexpo2013/hknov/speakers_c.htm
陸振球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