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1歲男童在養和醫院接受盲腸炎手術後,因併發症再度入院,其父關先生還要找來外面的醫生做手術治好兒子。關指控養和醫院在首次手術後沒有做好善後工作,亦沒提醒應留意什麼併發症狀,故拒繳交第二次住院費用。養和稱,經調查後沒有任何人為失誤,但願向關先生提供七折優惠。
男童割盲腸後腹積水再入院
養和醫院發言人表示,已就關先生的個案作深入調查,並多次作書面解釋,是次個案不涉及任何人為失誤。
關先生的兒子今年3月4日因突發盲腸炎,由醫務所轉介到養和醫院做手術,由柳永才醫生主診,並由養和外科中心副主管陳志偉醫生做微創手術。關先生說﹕「醫生有提到做手術時有些水(在腹腔),但自己會排出,慢慢會沒事。」手術後醫生巡房,發現關的兒子按住腹部說很痛,當時柳醫生建議留院多幾天觀察及打抗生素,而陳醫生於3月11日看過事主情况,認為可以出院。
父請外援 拒付5萬住院費
關的兒子回家後十分疲倦,更出現腹瀉和發燒,關在3月16日再帶他找柳醫生,發現其子疑因細菌感染併發症,被送養和醫院,陳醫生認為要開刀做微創手術,但翌日又說應先注射抗生素幾天後才考慮是否做手術。關同日中午在外面請來譚一翔醫生及楊重光醫生診症,楊確定其子腹內有積水,提議以肛門引流方式排走積水,第二天由楊醫生做手術,手術成功。
關先生質疑養和在首次手術後沒做好善後工作,包括醫生處理輕率,沒察覺他兒子有併發症,出院時護士亦沒有提醒他要留意併發症徵狀,他出示了前後兩次住院的出院指導提示表,顯示首次出院時「特別事項」留空,第二次出院時則詳盡寫出要留意如有腹痛、發熱和排便異常,便要即時覆診。
責醫生輕率未察併發徵狀
關認為若非自己找來外面的醫生,兒子可能延誤治療,他雖已繳清首次住院費12萬元,但第二次住院費中,他只繳付了外面醫生約4萬元的收費,拒交餘下約5萬元養和住院費。養和解釋醫生並無犯錯,又去信給關稱可提供八折優惠,後來又口頭稱可減至七折,但關拒絕接受。關其後又到衛生署、消委會與醫務委員會投訴,其中衛生署回覆稱,經調查認為沒證據顯示醫院違反法例及實務守則。
明報記者 周展鴻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