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房協——畸形的房屋怪物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8日 06:35
2013年11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位於筲箕灣實用面積508方呎的兩房戶,售價597萬,買家付三成首期要179萬,攤分25年供款,利息2.25厘計,月供達18,226元。這可不是私人發展商開售的新建單位,而是獨立非牟利房屋機構房屋協會新推的私樓樂融軒。


樂融軒的包裝可美矣,高舉「長幼共融」的旗幟,訂明認購單位人士若同時申請家中長者或親屬租住物業中低層的出租長者單位,可獲優先揀樓權。然而這些實用面積305至504方呎的長者屋月租由1.13 萬至1.83 萬元,呎租與市價水平相若。試問一般中產家庭,如何承擔每月逾3萬元的按揭供款和租樓開支?


房協在網頁介紹其組織背景時,有這樣的一段說明:「(房協)透過多項創新的房屋 計劃及與政府合作,房協在房屋方面發揮着輔助功能,為有需要的香港市民興建可負 擔的完備居所。 」樂融軒定價之高,可是社會上一般家庭的「可負擔」居所?


房協雖然是獨立房屋機構,但過去一直獲政府以低於市價批出土地興建房屋,是有公帑支持的非牟利機構,因此公眾對房協的角色和定位,都有一定的期望。除了房協本身興建及管理、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公共屋邨外,公眾期望房協可在公營房屋與私樓市場之間,興建一些平實、售價低於私樓、讓那些無法受惠於公營房屋政策的夾心階層也可負擔的出售單位。不過,當現時擁300億資產的房協也加入興建售價可「媲美」一手私樓的單位,以圖利為目標,這只是繼市建局後,成為香港第二頭獲得政府資助的房屋怪物。


政府正就長遠房屋策略進行諮詢,當局應痛定思痛,徹底檢討房協和市建局的定位,讓它們返回真正協助有需要市民,提供可負擔的房屋的道路,而非與私人發展商爭客的怪物。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