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中閉幕 改革剛起步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8日 06:35
2013年11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十八屆三中上周結束,通過了一系列改革計劃。但它提出的問題,可能比它回答的更多。


一般投資者的印象是,三中全會是決定某些具體政策的會議,例如利率自由化,或者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等。但在現實中,三中全會從來都不可能設定全黨長期議程和未來政府政策優先事項。


三中全會中提出的主題是宏大的,例如,要在經濟中增加市場力量的作用,並重新定義政府的運作方式等。在11月15日公報《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共分16項60條)之後,披露了這些優先事項的更多細節。但是,即使是該份文件,也不可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不可能滿足所有心有疑慮的人。


改革成效 取決於行動而非聲明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政策變數不會很快就消失。與其說三中全會是改革過程的終結——產生一份整潔的清單,逐項落實政策變化——倒不如說它只是標誌着這個過程的開始。例如,從公報中宣布,要成立一個由高層官員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用西方術語來說,即是跨部門的工作組)來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現實情况是,三中全會強調的重點改革領域——地方政府財政、城市化、開放外商投資等等,成果如何將取決於持續的努力,而不是一些聲明。三中全會是否成功,並不是以它作出了多少承諾來量度,而是要看內地政府未來幾個月確實做到些什麼。


變數延續,也是公報的內容廣泛和籠統的後果。然而,中共的領導層並不是狹隘地專注於技術性的經濟改革問題,而是討論一整套「全面」的改革政策,經濟政策只是當中的一部分。


習近平想做的或太多

統一不同改革領域,是要提升管治水平。事實上,公報勾畫了中國龐大的公營部門每一個重要部分的變化方向。三中全會的公報,承諾改革國家安全系統(將會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軍事、教育系統,甚至司法機關(預料將會獲得更多獨立性)。內地政府已經開始全面整頓束縛企業的繁複證照和批文制度,還承諾在進一步改革。


習近平顯然是要對政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不會像前任胡錦濤一般只求少做,但他的問題可能在於,想做的太多,但很多無法實現。例如,習近平改革政府,以節約運動(減少公款消費和款待開支)打頭陣,又啟動一系列反腐敗調查,令人不知如何應對。這種不安看來還會延續。


國企前路崎嶇 股票將被拋售

我們預期,反腐敗調查不會掃清國企的不明朗因素。國企舉債融資,投資輕率,財務表現差勁,已經愈來愈難以掩飾。對於大型國企的一系列反腐敗調查,同時也會顯示出,因為政治優先的變化,這些公司變得更加脆弱。其結果是,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會拋棄國有企業的股票,轉投中國的私營企業。我們認為,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整頓,以提升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和長遠前景,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觀察家的傳統智慧一直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問題太過政治化,現時難以處理,只能推遲至將來。但我們卻不那麼確定。我們注意到,三中全會的公報中提及的第一個經濟問題,就是國有企業的角色,當中主張要平等對待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主管國有企業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在三中全會之後不久,就承諾將出台國有企業的改革計劃。雖然中國領導層似乎不可能已經就國有企業的改革戰略達成協議,但至少這可以創造一個框架以達成最終的協議,並在此期間將公平競爭和透明度列為優先。


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個好消息。但對於內地最大的那批國企來說,這意味着其前路會有些崎嶇。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