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金融發展局堂而皇之聚集一眾金融業界,為未來的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出謀獻策,與過往港府多數聯同金融管理局及證監會先行研究,再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上京磋商,全程保密,到事成才公開落實措施的遊戲規則,大相逕庭。在特首梁振英管治下,金融業界意見上達金發局,打開口牌提出建議公開諮詢的模式,政策局或部門參與程度反而不及以往,這或為未來制訂金融政策,揭示新的方向。
據了解,今次金發局炮製出6份報告的過程中,前後諮詢了60多名業界人士的意見,才整合而成。這與過往監管部門和政府方面先作閉門討論,再經財庫局官員和北京中央商討,確定最終政策後,才予以落實的慎重做法,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在金發局架構下,財庫局僅借調小量人手協助文書工作。日後政府及中央政府究竟接受金發局多少的意見,還有待考驗。若日後政府提出異議,或在落實建議時有任何差池,便轉由與公眾辯論甚至由媒體監察,變得更為公開。不過碰巧在金發局制訂報告期間,上海落實推出自貿區,金發局唯有等待自貿區具體政策出台,才予以進一步跟進。
政府倘提異議 轉為公眾辯論
另一方面,金發局作為諮詢機構,需借調政府人才及資源配合運作3年,長遠要進一步為香港的金融發展建言,仍需獨立撥款支持,以及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但這方面仍有待明年經檢討金發局的運作,才能定奪其下一步發展。
明報記者
據了解,今次金發局炮製出6份報告的過程中,前後諮詢了60多名業界人士的意見,才整合而成。這與過往監管部門和政府方面先作閉門討論,再經財庫局官員和北京中央商討,確定最終政策後,才予以落實的慎重做法,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在金發局架構下,財庫局僅借調小量人手協助文書工作。日後政府及中央政府究竟接受金發局多少的意見,還有待考驗。若日後政府提出異議,或在落實建議時有任何差池,便轉由與公眾辯論甚至由媒體監察,變得更為公開。不過碰巧在金發局制訂報告期間,上海落實推出自貿區,金發局唯有等待自貿區具體政策出台,才予以進一步跟進。
政府倘提異議 轉為公眾辯論
另一方面,金發局作為諮詢機構,需借調政府人才及資源配合運作3年,長遠要進一步為香港的金融發展建言,仍需獨立撥款支持,以及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但這方面仍有待明年經檢討金發局的運作,才能定奪其下一步發展。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