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兒子快10歲,非常喜歡讀報,但報章常有兒童不宜的內容,例如在報道非禮案件時詳盡露骨的描述,即使成人看了都覺得不健康,但我們又無法控制兒子的閱讀選擇。請問我們的擔憂是否正常?應如何面對好壞資訊對兒童的影響?
難建無菌空間 分析更勝保護
答:父母對於子女有指導責任,個案中的小朋友快10歲,已經「大個仔」,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所以家長指導的方向要着重培養其分析能力,教他如何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家長先要調整心態,明白我們沒可能製造一個無菌空間給小朋友,讓他們接觸不到這些資訊,故家長必須先放下一個過分保護的心態,先從一個欣賞的角度去看兒子,原因是兒子願意閱報,能保持對文字閱讀的興趣,這是很難得。
家長可多留意兒子每天的閱報時間,父母最理想是每日花時間與子女傾談,一起看報紙,若看見他對某些新聞有興趣,便用問題引導他思考,如「你對於這段新聞有什麼看法?」、「為何你對這段新聞特別有興趣?」。
選合適讀物 教存疑反思
在指導過程中,要着重培養小朋友的分析力,家長可以挑戰他固有的想法,如問「現在報紙所講的是否全是事實的真相?」、「有沒有選擇性報道?」「其他報紙有沒有另外角度的報道?」。此外,也可與子女一同上網看資訊,讓小朋友有存疑的精神,不要一面倒相信報紙,鼓勵他有一個挑戰固有思想的態度。這指導必須連續不斷,不要想今日做到了,明天就不用做,而是日積月累,別期望一下子就能成功。
此外,父母可為子女選擇一些合適的報紙刊物,並解釋爸媽揀選的原因,例如覺得它報道比較全面、用字比較優雅、不太多口語、選題不太嘩眾取寵等。如果子女接觸到色情或性資訊,鼓勵他從正確途徑去尋找答案,如瀏覽志願機構的網頁等。
易受朋輩壓力 鼓勵孩子堅定
最後,因個案中兒子的年紀很易受朋輩影響,男孩子有機會在朋友的慫恿下,很早就接觸色情資訊,覺得要早些去看這些資訊才算是「男仔」,與別人才有話題。故家長可主動提醒他,這類資訊與現實不符,例如它講的性不是全面的性,不會提及一些負責任的概念,又會誇張人的性慾,或放大性器官的圖片,這不是現實。如兒子在朋友間傳閱色情資訊時感到壓力,就要鼓勵他表現堅定,可以回應對方﹕「我認為裏面的形容太誇張,一個聰明人不會全信它的內容,我不會有興趣。」如家長對於正確的性資訊認識不深,則宜先好好裝備自己,才跟孩子討論。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經理李明英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