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以及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今日來港,訪問3日,一般相信兩人此行是為政改相關事宜而來。迄今所知李飛與張榮順的行程,既未安排與全體立法會議員會面,更沒有與泛民議員商討政改的場合;立法會決定政改方案會否通過,而已知中央與泛民議員就政改的一些原則立場,有重大分歧,李飛一行未趁此機會與議員深入溝通,增進相互了解,減少各方誤判形勢的可能,使得此行的積極意義打了折扣。
李飛訪港涉政改
未安排與泛民溝通
近期,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工作重點之一,是率領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準備政改的諮詢文件,現在由她出面邀請李飛與張榮順來港訪問,基於中央在香港政改的憲制地位,不排除李飛一行對諮詢文件發揮影響力。雖然諮詢文件並非最終政改方案,但是社會各界對政改有不同看法,當局未安排李飛一行完整地闡述中央的原則立場,讓各界認知後作出判斷;另外,對政改方案握有否決權的泛民議員,未獲安排與李飛一行討論,讓他們聆聽不同意見,是這次訪問的不足之處。就政改爭議,現階段溝通最重要,從而克服障礙,尋求共識,但是現在的行程安排,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泛民議員對政改有原則立場,例如要符合普及而平等原則、不接受篩選的假普選等,但是他們就如何達至普選,留有討論空間,並未以零和取態對應,而是尋求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識和安排。中央和建制派應該看到這一點,對與泛民議員接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正確理解和認知。
李飛一行接觸面有限,難以與香港各界深入討論政改,不過,即使如此,港人仍然想知道中央對香港政改的最新原則立場。今年3月,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與建制派議員會面並發表的講話,被解讀為實際上宣示了中央的原則立場,例如明確表示不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又說特首普選安排只有兩個問題未解決,一個是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的民主程序,一個是提名多少特首候選人,云云。香港社會對喬曉陽的說法反應甚大,因為觸動了港人對篩選的憂疑,深恐爭取多年的普選特首,最終卻淪為一場假普選。
訪港期間,李飛一行在一些場合,相信仍會接觸到類似問題。由今年3月迄今所見,內地泛起相對保守的思潮,言論空間未見放寬,反見收窄,折射在本港的政改討論,很難想像李飛與張榮順會大幅度調整喬曉陽的宣示,更難以想像會帶來中央對香港的普選有寬鬆新思維。即使如此,基於政改諮詢角力起碼持續到2015年中,期望李飛一行在港期間,各方都不要激化中央與泛民之間的分歧,以免進一步堵塞了折衝樽俎的空間。因為必須堅信一點:中央與泛民必須就政改接觸、商討,否則,若搞砸了今次政改,對香港與國家都絕無好處。
過去幾個月,就香港政改的討論,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即使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會取得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也沒有大不了。不知道持這些看法的人,在政制原地踏步情况下,有何治港良方?客觀上,愈來愈多人認同政改失敗,香港更難以管治,屆時或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另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情指數為62.2,跌至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的新低, 亦是過去20年來最差的水平。現實上,佔中運動雖然遭到強力打壓,但是仍然蓄勢待發,情况顯示香港民情躁動,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各方應講真話
減少誤判風險
李飛與張榮順這次訪港,若能透過親自體察,減少誤判香港情勢的可能性;另外,設若泛民陣營透過李飛一行,更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同樣減少導致誤判,都會對推進政改,起到積極作用。設若各方基於不了解而誤判,採取了不恰當的舉措和行動,則有可能出現大家都不想見到的後果,此所以我們認為中央與泛民必須接觸、商討的理由。若因為誤判而使香港陷入深淵,太不值得了。要減少誤判,各方必須講真話,以中央在政改處於主導位置,聽到真話倍加重要。今次,李飛與張榮順有限度地與各界接觸,有機會向他們表達意見的人士,應該敢於講真話,讓他們知道港人的所感所欲。
香港管治困局與畸形政治體制有關,主流民意期望港人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安排,普選行政長官,真正體現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這是港人許多年來的訴求和期盼。事實上,香港實施普選,也是中央對港人的承諾,期望李飛與張榮順這次訪港,對香港民主進程起到積極推進作用,讓香港擺脫政治困擾,可以集中精力開展經濟、社會、民主各方面的建設工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李飛訪港涉政改
未安排與泛民溝通
近期,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工作重點之一,是率領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準備政改的諮詢文件,現在由她出面邀請李飛與張榮順來港訪問,基於中央在香港政改的憲制地位,不排除李飛一行對諮詢文件發揮影響力。雖然諮詢文件並非最終政改方案,但是社會各界對政改有不同看法,當局未安排李飛一行完整地闡述中央的原則立場,讓各界認知後作出判斷;另外,對政改方案握有否決權的泛民議員,未獲安排與李飛一行討論,讓他們聆聽不同意見,是這次訪問的不足之處。就政改爭議,現階段溝通最重要,從而克服障礙,尋求共識,但是現在的行程安排,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泛民議員對政改有原則立場,例如要符合普及而平等原則、不接受篩選的假普選等,但是他們就如何達至普選,留有討論空間,並未以零和取態對應,而是尋求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識和安排。中央和建制派應該看到這一點,對與泛民議員接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正確理解和認知。
李飛一行接觸面有限,難以與香港各界深入討論政改,不過,即使如此,港人仍然想知道中央對香港政改的最新原則立場。今年3月,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與建制派議員會面並發表的講話,被解讀為實際上宣示了中央的原則立場,例如明確表示不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又說特首普選安排只有兩個問題未解決,一個是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的民主程序,一個是提名多少特首候選人,云云。香港社會對喬曉陽的說法反應甚大,因為觸動了港人對篩選的憂疑,深恐爭取多年的普選特首,最終卻淪為一場假普選。
訪港期間,李飛一行在一些場合,相信仍會接觸到類似問題。由今年3月迄今所見,內地泛起相對保守的思潮,言論空間未見放寬,反見收窄,折射在本港的政改討論,很難想像李飛與張榮順會大幅度調整喬曉陽的宣示,更難以想像會帶來中央對香港的普選有寬鬆新思維。即使如此,基於政改諮詢角力起碼持續到2015年中,期望李飛一行在港期間,各方都不要激化中央與泛民之間的分歧,以免進一步堵塞了折衝樽俎的空間。因為必須堅信一點:中央與泛民必須就政改接觸、商討,否則,若搞砸了今次政改,對香港與國家都絕無好處。
過去幾個月,就香港政改的討論,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即使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會取得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也沒有大不了。不知道持這些看法的人,在政制原地踏步情况下,有何治港良方?客觀上,愈來愈多人認同政改失敗,香港更難以管治,屆時或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另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情指數為62.2,跌至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的新低, 亦是過去20年來最差的水平。現實上,佔中運動雖然遭到強力打壓,但是仍然蓄勢待發,情况顯示香港民情躁動,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各方應講真話
減少誤判風險
李飛與張榮順這次訪港,若能透過親自體察,減少誤判香港情勢的可能性;另外,設若泛民陣營透過李飛一行,更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同樣減少導致誤判,都會對推進政改,起到積極作用。設若各方基於不了解而誤判,採取了不恰當的舉措和行動,則有可能出現大家都不想見到的後果,此所以我們認為中央與泛民必須接觸、商討的理由。若因為誤判而使香港陷入深淵,太不值得了。要減少誤判,各方必須講真話,以中央在政改處於主導位置,聽到真話倍加重要。今次,李飛與張榮順有限度地與各界接觸,有機會向他們表達意見的人士,應該敢於講真話,讓他們知道港人的所感所欲。
香港管治困局與畸形政治體制有關,主流民意期望港人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安排,普選行政長官,真正體現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這是港人許多年來的訴求和期盼。事實上,香港實施普選,也是中央對港人的承諾,期望李飛與張榮順這次訪港,對香港民主進程起到積極推進作用,讓香港擺脫政治困擾,可以集中精力開展經濟、社會、民主各方面的建設工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