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明年9月入學的小一自行收生結果下周一(25日)揭曉,教育局昨公布,今年申請的學童有5.25萬人,較去年增加近2600人,但僅約2.22萬人獲派學位,成功率只有42.3%,下降1個百分點(見表),是近16年新低,反映入讀心儀學校愈來愈難。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稱,區內出生率回升加上受跨境童影響,而學額並無相應增加,估計北區的成功率可能跌破40%。
世襲生數目連年上升
全港各間官立及資助小學後日會公布自行分配學位的小一取錄名單。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今年有22,187人於自行收生階段獲派學位,佔申請人總數42.3%,當中兄姊同校就讀、父母同校任職的「世襲生」佔近半,共有10,722人,較去年增加511人,連續第四年上升,餘下11,465人則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雖然今年於自行收生階段獲派學位的學童較去年增加588人,但由於申請學童由去年49,914人,大增近2600人至52,489人,拉低成功率。
跨境生影響 北區成功率或再跌
受跨境學童影響,近年北區學額供求愈見緊張。陳紹鴻表示,雖然教育局認為全港學額供應足夠,但北區鄰近邊境,順理成章是跨境學童首選,加上區內出生率回升,「人數增加,但學額無相應增加,入心儀學校成功率跌是意料中事,估算單計北區,成功率可能少於40%」。
教育局明年會舉行統一派位,為跨境學童另設專用校網。身兼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的陳紹鴻透露,該校可為專用校網提供約10個學額,「無得再多」。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表示,教育局尚未就專用校網的學額與學界商討,但粉嶺、大圍及沙田等鐵路沿線地區,連同屯門、元朗及青衣等,估計共有逾100間學校加入專用校網,以每校約10個學額推算,相信可提供逾千個學額。梁又稱,部分學額較充裕的地區如東涌,可能提供多於每班兩個學額。
上學年利用前鳳溪第二中學校舍開辦兩班小一的鳳溪公立學校,校長馬紹良表示,若當局要求,該校舍可多開辦兩班小一,額外提供最多66個學額。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