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要積極裝備「全球化能力」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6日 06:35
2013年11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教育部長鄧肯(Anre Duncan)最近發表了美國全國全球化指標的報告,提倡要新一代保持「全球化能力」(Global Competence),當中包括能講國際語言、能與不同背景的人溝通與合作、有文化醒覺(cultural awareness)、能超越國界而成功(internationally successful,succeeding globally)。


管理顧問國際視野 極重要

日前與新一屆的大學商學院Mentees聚餐,本地學生為主,都是高才生。席間有同學問及應否在暑假出國交流,但又擔心錯過在本地找實習的機會。有位同學 Jenny對管理顧問(Management Consultant)感興趣,欲多了解入行秘訣。


我反問 Jenny對此行業有何認識,小妮子勤力聰穎,問問題前懂得先做資料蒐集。管理顧問經常面對跨國企業客戶,1年90天在飛機上,跨文化地域的適應能力、連接中外的國際視野,非常重要。


同時管理顧問要向富有經驗的公司管理層出謀獻策,因此畢業生入行難度甚高。學歷出眾、腦筋靈活,必不可少。面試過五關斬六將,問題奇怪刁鑽,例如未必無可能有以下問題: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容納多少個免費電視台呢?


近年本港大力提倡通識教育,鼓勵獨立思考,慎思明辨。我問 Jenny:「假如妳是威普諮詢顧問亞洲區總監伍珮瑩(Jenny Ng),她也是妳的校友師姐,妳又會如何應對這次電視台發牌事件?」


本來自信肯定的 Jenny頓時猶疑起來:「道理上我是認同她的,不過實際上很難取捨。現在的政治環境,我怕被秋後算帳」。


中產人士 應放眼世界

自從為人父母後,我與朋輩愈發關心香港下一代的教育。正如年青會計師協會會長馬振峰最近發展鴻文,感嘆20年來,我輩從專業人士奮鬥出身,到現在成為不同機構的中堅分子;幸運地成為政府定義的中上產。我們大部分都從官津學校出身,現在普遍都希望送子女進國際學校。


不過,在國際學校讀書,未必就代表有國際視野,未必就一定能贏在起跑線,但起碼能夠在相對自由的空間下學習獨立思考。如陳冠中所論述,在當今「盛世」,更見罕貴。


就如馬會長所言, 我們這些「中產人士」,上有高堂,下有妻房。要以身犯險,上街抗命,大家未必一定行動支持;但學習特區高層的思考藝術,「不行動不等如不認同。」


有高級政務主任(AO)朋友坦言,每天度日如年。與其莽做諫官枉自犧牲,倒不如海闊天空的一步退後,當個國際公民,走走繁華大地,放眼大千世界,尋找可安歇的水邊。


國際公民才是出路

回到Mentee的提問,我對 Jenny說,「空中飛人」的管理顧問生涯一般不長,原因可能是「鳥倦知還」。很多時資深的管理顧問到了一個階段,都想安定下來,變換生活方式。一生人尋尋覓覓,到底都想落葉歸根。因此更要積極裝備「全球化能力」,無論在任何地方,皆能一展所長;不用為斗米出賣靈魂,更不用為理想玉石俱焚。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莫冠業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