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低價自有品牌的沒落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7日 06:35
2013年1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瑞銀前天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百貨公司的「低價自有品牌」(Inexpensive Private Label)業務的報告,筆者覺得分析頗深入,在此與讀者分享一下。


報告名為〈Is this the end of inexpensive private label apparel?〉,主要探討的對象是美國百貨公司的低價自有品牌業務。報告指出,自有品牌業務是百貨公司過去10年的一個重要角色。以其中一家最大的百貨公司Kohl's為例,自有品牌業務佔總銷售由2005年的30%,增加至2012年的52%,可見自有品牌業務的重要性。瑞銀相信有4大因素導致低價自有品牌變得愈來愈不吸引,分別是懂得「聰明消費」的消費者比例增加、低價潮服品牌的出現、入口商對自有品牌模式支持減低,以及能提供低價又轉款快的新型供應商的出現。


低價潮服品牌加入競爭

首先是低價潮服品牌的出現。以往美國百貨公司的低價自有品牌業務,能吸引消費者是由於價格較全國性品牌低(National Brands,如Levi's、Lee、Nike等),但隨着低價潮服品牌及折扣零售商(Off-price Retailers)的出現,低價自有品牌已變得並不特別廉宜。而且,由於愈來愈多百貨公司大力發展自有品牌業務,以致自有品牌的產品已趨向同質化。


新一代消費者 更在意物有所值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百貨公司的低價自有品牌威脅,逼使全國性品牌如Gap及Ralph Lauren等加大投入品牌建立的投入,令他們可由於大量的品牌中跑出。折扣零售商如TJ Maxx及Ross亦是另一威脅,部分原因是百貨公司過去偏向自有品牌,令折扣零售商有機可乘與全國性品牌建立更緊密的取貨關係。消費者心態的改變亦對折扣零售商的發展有利,因為新一代消費者「Millennials」(即我們所謂的「80後」)更懂得及更在意「Value for money」。


(篇幅所限,下回再續)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二、三、五刊出

[股飈 飈升股部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