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打機禍害更甚吸毒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7日 06:35
2013年1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對夫婦朋友,在日本工作,育有一名12歲兒子。他們回港度假時曾到訪我家,小朋友很精伶,但對父母不太有禮貌,尤其父親說什麼都沒有效,這家庭肯定被兒子掌握操縱。小朋友可以很可愛,也可以很可惡,當父母放棄家庭主權,他會當仁不讓為自己加冕,他可以慢慢掌權,亦可以黃袍加身,總之小朋友不會客氣,你退一步他會進一步。


朋友從日本致電,說小朋友開始逃學,投訴學校有人欺負。他之前雖然就讀華人小學,但廣東仔仍屬少數,被人「蝦」一點不稀奇;中一轉到日本學校,在課堂出現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問題,醫生開了處方,父母又怕有副作用,但他仍然不喜歡上課。母親和我們夫婦商量,我第一時間問她兒子有沒有打機習慣,她說有,而且每天起碼打3小時;再問誰決定讓他打機,她說早前見他太沉迷,已收機,但父親為了討好兒子,把夫婦兩人協議推翻。你想想一般人上班8至10小時叫苦連天,而小朋友連續3小時打機,你可以想像他已經上癮。


以為打機令小孩安靜

歌手周永恆曾經對我說,我們知道吸毒是很嚴重的錯誤,但父母忽略了打機的禍害與吸毒不相伯仲,唯一不同之處是父母會讓小孩子打機以讓他安靜。


周永恆曾經吸食軟性毒品,上了報紙,被迫困在家中,百無聊賴以打機過日子,一天可以打10小時以上,到最後已分不清哪一個是現實世界。到了一個階段如果母親阻止他打機,他會毫不猶豫把母親「消失」。他說打遊戲機確實比吸毒為害更深。


這幾乎解釋了朋友兒子的大部分行為偏差,源自打機上癮,他的現實就是生活在遊戲機的虛擬中,遊戲機是暴力的,小朋友就會變得暴力而不自知。一般父母都不懂得篩選,也不會設定時間,而且執行並不嚴格。


遊戲機跟交通工具汽車一樣,帶來方便也帶來污染,要靠父母們如何分配,並向小朋友解釋利害之處。


我曾經在球場見過一個小朋友,對場上比賽毫無反應,手持遊戲機,身體蜷曲,頭部下垂接近100度,這動作持續一個多小時,父母毫無反應,不出三年這小朋友的骨骼頸椎肯定出問題。我其實兩三次勸他休息一下,他茫然抬頭望一望我又沉迷下去,這圖像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運動可作戒機癮良藥

我如何處理這問題呢,首先是使用電腦時不准鎖門,自己沒有迷失在電腦畫面或遊戲機中。


周一至四嚴禁打機,打機種類只有足球、槍械、跳舞或運動類。


單打不能超過半小時;雙打因互動,每半小時要休息,不能超過一小時。


還要不時提醒過度沉迷遊戲機的害處,所以運動成為小朋友的必需品,戒機癮的健康藥物。小兒幾乎一周四天都有足球訓練,與遊戲機變成亦師亦友,是舒展身心、訓練反應的伴侶。


家庭遊戲機條款,今天就要執行,並要由父母開始。


至於我的朋友,我提議他帶小朋友回香港找專家作評估。他或是天才,也可能是藝術家,了解他的長處讓他發展,他就不會沉醉在另類空間作避難之處。


作者簡介﹕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 ting56@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