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兒難雜症﹕咳逾月才好轉 屬氣管敏感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7日 06:35
2013年1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續上期有關小童傷風感冒與氣管敏感的分享。


很多家長誤以為咳嗽與流感或傷風有關。其實,流感或傷風引致的咳嗽,一般持續一至兩周;持續咳嗽一至兩個月才好轉的,就是氣管敏感。


不少家長把哮喘病與氣管敏感分開,認為病徵比較嚴重的是哮喘,較輕微的稱為氣管敏感。其實兩者都是指氣管敏感產生的下呼吸道病徵,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嚴重者可引致窒息和死亡。有些家長對哮喘二字極為抗拒,認為「氣管敏感」比較容易接受,故一直逃避患病需要醫治的事實。


逃避「哮喘」無意思

哮喘或氣管敏感發病,通常是由內外因素互相誘發。外在因素包括氣候轉變,或氣管接觸到刺激或致敏物質,如香水、清潔劑、動物毛髮、塵埃等;內在因素包括壓力,或對某些食物、成藥、補品引起的敏感反應,如花生或雞蛋等,這些都可能令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反應,導致病發。


氣管敏感病人應避免接觸污染的環境及刺激物,盡量避免吸入二手煙,不要養多毛的寵物,家中避免使用厚重的地氈,家長亦不應購買絨毛類的玩具。遇上感冒、身體不適或情緒壓力變化時,應注意病童的身體狀態,更應勤加清理室內灰塵,減低病發機會。


另類療法或含強力類固醇

預防方面,家長可依照醫生指示用預防藥物。另一方面,要注意坊間那些沒有醫生處方的「另類療法」藥物,可能含有非常強力的類固醇,極不安全;不少聲稱安全、可「固本培元」的藥物,內裏亦可能含有類固醇,家長若胡亂使用,可能弄巧反拙。


早前閱報,得悉有父母大灑金錢購買鱷魚肉給幼兒作補身治哮喘,豈料不法商人原來以蛇肉或巨蜥肉魚目混珠,幾乎耽誤病情;又有人購買超級維他命或營養添加劑,這些另類療法,仍未知有沒有醫學療效。我奉勸父母們,只要做好預防,孩子發病時,遵照醫生的處方藥物定時服藥,定能減低孩子的病發機會,不要隨便聽人家說用什麼「古方」治療。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

韓錦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