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焯照﹕本地人口將萎縮 政府需未雨綢繆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9日 21:35
2013年11月29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要制定具有持續性和有效的人口政策,必須倚賴一個有高準確度的人口估算,但在上年7月31日,香港統計處出版的《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卻突然大幅調低未來30年香港人口的增長數量,這正好說明人口估算是非常困難,而要做好人口政策,真是談何容易!

筆者相信讀者會希望知道何以政府將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大幅調低呢?原來是與「雙非」有關。上年4月,當時的候任特首梁振英公開表示不能保證「雙非嬰兒」能夠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在4月26日,醫管局更宣布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在香港的預約分娩。隨着政府實施「零雙非」措施,所有私立醫院也決定在今年1月1日停止接受雙非孕婦的預約分娩。因此,香港孕婦面對雙非孕婦湧港產子,令到本地醫院婦產服務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


「零雙非」令人口增長面對龐大壓力

可惜醫得頭來腳又痛。因為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是擁有居港權,所以能替香港的人口增長增添動力,例如,單在2008至2011年期間,雙非嬰兒的數目已超過每年平均3萬名,但「零雙非」政策推出後即令雙非嬰兒大幅減少,亦令未來香港的人口增長面對龐大壓力。


圖一和圖二顯示兩組人口推算結果,紅線是香港統計處在2009年推算未來30年(2010-2039)香港人口的變化情况,而綠線是香港統計處在落實「零雙非」政策後的推算結果(2012-2041年)。在最近重新計算未來人口變化過程中,香港統計處也同時更新其他人口增長組成部分的資料,以確保整過推算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從圖一和圖二,讀者可以清楚看到香港的人口在缺乏雙非的情况下,人口增長和本地出生嬰兒的數量均大減,例如在2039年,人口推算和本地出生嬰兒推算數字分別為842萬和4.82萬,遠較在有雙非的情况下少。另外,在「零雙非」的政策影響下,本地出生嬰兒的數目在2027年開始低過每年的死亡人數。當這情况出現,之後的本地人口增長便只能依靠移民來補充了!


筆者要強調在過去幾十年,香港的移民主要來自持內地「單程證」來港人士(簡稱「單程證」人士)。「單程證」政策始於1980年,主要目的是令到港人的內地家庭成員來港與家人團聚,自1995年起,每天的「單程證」配額是150個,其中60個配額分配給子女,30個配額分配予長期分隔兩地的配偶,而剩餘的60個配額則分給滿足特定條件的內地居民。


附表是2006年至2013年首8個月的每年來港的「單程證」人士。讀者清楚看到由2007至2013年首8個月,只有2012年每天的「單程證」配額是差不多用盡,其餘年份都有不少的剩餘配額。至於2012年的「單程證」人士數量增至每天149名是因為在2011年4月開始,內地政府大幅增加批出「超齡子女」申請單程證來港與父母團聚,單在2012年已有23,613名「超齡子女」持「單程證」來港,佔單程證總數量的43%。但在2013年首8個月,這百分比已回降至33%,反映「超齡子女」來港潮已在2012年見頂。


「超齡子女」來港潮

已在2012年見頂

從過去幾年的「單程證」配額來看,內地人以這身分來港的興趣已遠低於從前,若這情况持續,未來香港的移民數量必逐漸減少。但筆者在香港統計處最近公布的人口推算中發現,政府仍是以每天150名單程證人士來港作為假設,這做法顯然高估了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如果以2007年至2013年首8個月的平均數約120名單程證人士來計算,即是每年統計處估算多了約1.1萬名單程證人士來港定居(這只是一個靜態分析,未有考慮其他因素互相影響的情况),而在未來30年人口總增幅則計多了約33萬人。如果基於每天120名單程證人士來港作假設,筆者反而覺得在未來30年期間,香港出現人口萎縮的機會頗高。


最近筆者在其他專欄指出,近兩三年「單程證」人士的人口結構漸趨老齡化。早前公布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也指出,持單程證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由2007年的28歲急增至2012年的36歲,如果這趨勢持續,對本地生育率也有負面影響,而未來人口增長也必被拖慢。


筆者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指出有很多政策性的因素正在減慢着香港的人口增長速度,要做好人口推算,筆者只能說,這絕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作者是獨立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