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加價未滿一年,九巴又申請加價。從種種迹象顯示(包括今年3月加價之後和路線重組陸續落實),九巴的整體營運有改善,特別是北區和屯門的路線重組,初見成效,而路線重組是九巴營運由虧轉盈的關鍵,政府應該要求九巴交代重組後的營運狀况,藉此判斷今次申請加價是否合理。若九巴隱瞞重組營運數據,政府不應該批准加價。
九巴今年3月的加價,原本申請加幅高達8.5%,公衆強烈反彈,政府最終批准加4.9%,即使今年上半年九巴仍然錄得1950萬元虧損,但是與去年同期虧損8240萬元比較,業績大為改善,而且路線重組已經啟動,因此有理由相信九巴營運和業績會持續好轉。當日,九巴對只獲准加價4.9%,表示極度遺憾,但是從實際情况看來,九巴若獲准加價8.5%,會賺取暴利,屆時極度遺憾的將會是普羅市民。
現有路線重組營運
九巴應向市民交代
今次九巴申請加價,有一個重大因素與過去不同,就是路線重組已經開展。九巴經常批評重組進展緩慢,區議會和運輸署都受其指摘。雖然如此,但路線重組在「區域為本」佈局下,確實已經鋪開了。北區的重組已經完成,屯門亦已開始,整體進度或許較慢,不過,若九巴交代相關進度情况,讓市民知道重組後有諸多好處,相信會給重組注入動力。
以北區為例,已經取消了2條嚴重虧蝕的路線,分別是70X和692線(今日取消),另外新開了3條路線277P、277E和678線,分別由上水前往深水埗、觀塘和銅鑼灣,據知營運狀况良好,甫開辦即達約八成載客量;同樣地,由屯門前往深水埗的66線和青衣的263M線,亦是嚴重虧蝕路線,亦已取消。去年10月,九巴曾經透露營運狀况最壞的路線有20條,每月虧蝕總額達1400萬元,現在未知道已經取消的70X、692、66和263M線,是否營運狀况最壞之列,若屬其中之四,即是最虧蝕路線已經少了五分之一;另外,加上重組後開辦的新路線都賺錢,止血之後有進帳,則九巴起碼在北區和屯門的營運狀况明顯好轉,是否轉虧為盈,只有九巴才可以回答。
九巴重組路線後的來回帳,對研判今次它申請加價合理與否,十分重要。在一些地區,路線重組遭到區議會阻撓,進展緩慢,但是總體而言,重組正在向前推展,在九巴和政府積極推動下,相信將陸續取得成績;這樣的話,則九巴的營運收支,以現在的情况、抑或按重組有明顯進展計算,結果會很大不同。九巴須交代相關數據,否則不但公衆無法判別,也不知道政府憑什麼就其加價申請做決定。
鐵路網日趨完善,巴士乘客持續萎縮,是事實。2002年,九巴每日載客310萬人次,現在減少至約260萬人次,近年,九巴強調以往七成賺錢路線維持三成虧蝕路線,現在這個比率調轉過來,變成三成賺錢路線維持七成虧蝕路線營運的局面,並以此作為加價和爭取路線重組的理由。隨着集體運輸生態轉變,目前九巴400條巴士路線理應調整,否則有諸多壞處,包括對巴士票價確實構成壓力;一些鬧市地區重疊巴士路線太多,導致交通擠塞;而巴士噴出的廢氣,是路邊空氣質素惡化的主要來源等;因此,從各方面考量,巴士路線、特別是九巴的路線有必要重組,才符合整體利益。
巴士路線重組,九巴首先得益,因為在商言商,九巴一應設計方案,當然以其的利益為考慮,只是在遇到阻礙時,九巴都拋出重組後營運成本減低,可以紓緩加價壓力等說詞,對公衆誘之以利,尋求支持,減低區議會的阻力。只是今次九巴申請加價,看不到有意與市民分享重組成果,看到的是九巴有企圖獨吞重組的利益之嫌。九巴若抱持這種心態,相信往後就路線重組與區議會、區議員周旋時,會遇到更大阻力,因為重組只為九巴牟取暴利籌謀,則不單區議會、區議員反彈,公衆也不會同意。
相反,若九巴與市民分享路線重組的紅利,在最好情况下,不但毋須增加票價,重組後因為降低成本,營運效益增加,說不定還有減價的空間;九巴若讓市民看到重組後有此等好處,則根本就毋懼地區政治勢力從中作梗。所以,九巴重組路線,起碼要讓市民看到目的並非自肥,推展才會較順利。
可考慮凍結九巴票價
評估重組數據再決定
路線重組因素,既然對九巴票價有決定性影響,職是之故,處理九巴今次申請加價,必須以路線重組為核心,可以有兩種情况處理。
(1)九巴公布已經重組路線的營運情况,並交代不同重組程度的營運估計,讓公衆研判加價是否合理,也讓政府評估有據。
(2)若九巴拒絕披露重組狀况和評估,政府應該凍結其票價,然後全力推動路線重組,到一定階段則委獨立顧問公司綜合評估重組狀况,再確定是否需要調整票價。屆時若得出九巴少收了票價的結論,則可以追加補回。這是比較合情合理的安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九巴今年3月的加價,原本申請加幅高達8.5%,公衆強烈反彈,政府最終批准加4.9%,即使今年上半年九巴仍然錄得1950萬元虧損,但是與去年同期虧損8240萬元比較,業績大為改善,而且路線重組已經啟動,因此有理由相信九巴營運和業績會持續好轉。當日,九巴對只獲准加價4.9%,表示極度遺憾,但是從實際情况看來,九巴若獲准加價8.5%,會賺取暴利,屆時極度遺憾的將會是普羅市民。
現有路線重組營運
九巴應向市民交代
今次九巴申請加價,有一個重大因素與過去不同,就是路線重組已經開展。九巴經常批評重組進展緩慢,區議會和運輸署都受其指摘。雖然如此,但路線重組在「區域為本」佈局下,確實已經鋪開了。北區的重組已經完成,屯門亦已開始,整體進度或許較慢,不過,若九巴交代相關進度情况,讓市民知道重組後有諸多好處,相信會給重組注入動力。
以北區為例,已經取消了2條嚴重虧蝕的路線,分別是70X和692線(今日取消),另外新開了3條路線277P、277E和678線,分別由上水前往深水埗、觀塘和銅鑼灣,據知營運狀况良好,甫開辦即達約八成載客量;同樣地,由屯門前往深水埗的66線和青衣的263M線,亦是嚴重虧蝕路線,亦已取消。去年10月,九巴曾經透露營運狀况最壞的路線有20條,每月虧蝕總額達1400萬元,現在未知道已經取消的70X、692、66和263M線,是否營運狀况最壞之列,若屬其中之四,即是最虧蝕路線已經少了五分之一;另外,加上重組後開辦的新路線都賺錢,止血之後有進帳,則九巴起碼在北區和屯門的營運狀况明顯好轉,是否轉虧為盈,只有九巴才可以回答。
九巴重組路線後的來回帳,對研判今次它申請加價合理與否,十分重要。在一些地區,路線重組遭到區議會阻撓,進展緩慢,但是總體而言,重組正在向前推展,在九巴和政府積極推動下,相信將陸續取得成績;這樣的話,則九巴的營運收支,以現在的情况、抑或按重組有明顯進展計算,結果會很大不同。九巴須交代相關數據,否則不但公衆無法判別,也不知道政府憑什麼就其加價申請做決定。
鐵路網日趨完善,巴士乘客持續萎縮,是事實。2002年,九巴每日載客310萬人次,現在減少至約260萬人次,近年,九巴強調以往七成賺錢路線維持三成虧蝕路線,現在這個比率調轉過來,變成三成賺錢路線維持七成虧蝕路線營運的局面,並以此作為加價和爭取路線重組的理由。隨着集體運輸生態轉變,目前九巴400條巴士路線理應調整,否則有諸多壞處,包括對巴士票價確實構成壓力;一些鬧市地區重疊巴士路線太多,導致交通擠塞;而巴士噴出的廢氣,是路邊空氣質素惡化的主要來源等;因此,從各方面考量,巴士路線、特別是九巴的路線有必要重組,才符合整體利益。
巴士路線重組,九巴首先得益,因為在商言商,九巴一應設計方案,當然以其的利益為考慮,只是在遇到阻礙時,九巴都拋出重組後營運成本減低,可以紓緩加價壓力等說詞,對公衆誘之以利,尋求支持,減低區議會的阻力。只是今次九巴申請加價,看不到有意與市民分享重組成果,看到的是九巴有企圖獨吞重組的利益之嫌。九巴若抱持這種心態,相信往後就路線重組與區議會、區議員周旋時,會遇到更大阻力,因為重組只為九巴牟取暴利籌謀,則不單區議會、區議員反彈,公衆也不會同意。
相反,若九巴與市民分享路線重組的紅利,在最好情况下,不但毋須增加票價,重組後因為降低成本,營運效益增加,說不定還有減價的空間;九巴若讓市民看到重組後有此等好處,則根本就毋懼地區政治勢力從中作梗。所以,九巴重組路線,起碼要讓市民看到目的並非自肥,推展才會較順利。
可考慮凍結九巴票價
評估重組數據再決定
路線重組因素,既然對九巴票價有決定性影響,職是之故,處理九巴今次申請加價,必須以路線重組為核心,可以有兩種情况處理。
(1)九巴公布已經重組路線的營運情况,並交代不同重組程度的營運估計,讓公衆研判加價是否合理,也讓政府評估有據。
(2)若九巴拒絕披露重組狀况和評估,政府應該凍結其票價,然後全力推動路線重組,到一定階段則委獨立顧問公司綜合評估重組狀况,再確定是否需要調整票價。屆時若得出九巴少收了票價的結論,則可以追加補回。這是比較合情合理的安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