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周融﹕壹傳媒和TVB硬碰的強弱分析及政治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30日 06:35
2013年11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TVB不滿黎智英《蘋果日報》全力鼓動罷看台慶,決定封殺壹傳媒採訪,看表面,似乎只是傳媒巨人硬碰。細看之下,再加上政圈人士加入戰團,政治味突然濃得刺鼻,此事件會否變成兩陣對決,或一如既往,「大石壓死蟹」後,不了了之?


老實說,自從發起「幫港出聲」後,因形勢險惡,全力而赴,其他社會題材已少論。但到TVB 事件一出,看來政治風雲再起,加上又是傳媒中事,不評則心癢難抵,請諒。


先論強弱。


蘋果壹傳媒一連五日全力鼓吹罷看無綫台慶,加上網上回應,力度之強加上攻其無備,等同日本偷襲珍珠港。無綫台慶收視跌了5點,低見29點,自然被對手及反「無綫」者視為重創。但一如珍珠港一役之勝負,關鍵在於是否令對方失去還擊力(knockout punch)?當答案是否定,麻煩開始了!


麻煩開始了

無綫一個節目跌了5點,被蘋果罵個狗血淋頭,真正損失不是什麼,而是面子,是名譽。但這也激發了對方「真火」。TVB真怒了,會怎樣?一如美國,那不是一拳兩腳,而是持久戰!強是誰,弱是誰?


壹傳媒《蘋果》、《壹周》及《忽然》一報兩刊,再全力攻擊無綫節目,會令TVB蒙受多大損失?答案是,不多及有限。5天全力攻擊偷襲只令一個節目跌5點,再攻又如何?無綫推出最好節目,擺出最強陣容時,「唱衰」能否奏效?主動權在無綫,不在壹傳媒。


現實中,壹傳媒要賺錢,真正靠的內容不是政治及一般新聞,而是娛樂新聞。看看《壹週刊》A書B書厚薄,及報販與便利店永遠是B書放頭就明白。《忽然一周》更不用說。即使是《蘋果日報》,娛樂版的全版廣告數量也未必少於新聞版。《蘋果》的娛樂新聞一旦弱下去,失去的讀者數量會令大家震驚。


沒有了TVB電視明星的新聞是致命傷嗎?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代替品(者)?亞視、有線及NOW能提供嗎?一兩個星期影響還不大,但其他報紙、周刊會停下來陪同壹傳媒「冇料報」嗎?人家愈有料,就顯示出一報兩刊愈「冇料」,周刊不出四期,報紙被觀望兩周,廣告就開始受影響了。一報兩刊只能捧王維基主將如艾威,有多少娛樂版讀者有興趣呢?


不做電視明星新聞,不是還可以報道電影明星嗎?當然可以!不過這會不會成為壹傳媒的「中途島」呢?壹傳媒一報兩刊以往和香港影藝界是「牙齒印」多還是「friend過打band」?曾志偉、成龍及陳百祥等是否會呼籲藝人加入抵制行動,尚是未知之數,但一旦發生,一報兩刊靠韓星日星及外國明星就能生存?

誰靠誰?

沒有了《蘋果》、《壹週》及《忽周》,港星及無綫明星不受影響嗎?哈哈,看看香港報紙及娛樂周刊雜誌之多,誰靠誰?大家知。其他報章刊物肯定會在最短時間內把一報兩刊比下去,更把廣告搶過去!壹傳媒的損失就是全香港整個傳媒界的得益。


這個道理,做新聞的未必明,但黎智英肯定清楚!台灣一役還未復元,加上廣告加讀者雙重打擊,全線影響香港壹傳媒三項主要賺錢工具,猜猜誰緊張,誰知大事不妙?看看《蘋果》這幾天如何平淡處理TVB事件,就知道究竟黎老闆想求和還是求戰?

同時間,《蘋果》政治盟友及記協高調反應,譴責TVB的封殺行動,27名泛民議員更聯名簽署,把事件高度政治化,這又如何解讀呢?這有兩個方面,其一,記協是自然反應(knee-jerk),又是從雲端的道德高地看《蘋果》的利益;其二,以為是一呼百應。想不到民間及傳媒反應冷淡。凡事不看是非對錯,以為抬出「新聞自由」就可以蒙蔽民衆,那不是保障,而是傷害真正新聞自由!難道他們不知道「狼來了」的故事嗎?不錯,採訪報道新聞是記者天職,也是本職,超越了本職,那已經不是新聞工作了。


市民對「政媒勾結」如何看呢?

至於泛民議員聯署,向TVB施加壓力,那只可說是最難看的「我皇有難,保皇黨」行為。這是否暗示在TVB續牌時,泛民黨派會聯手對付它,令TVB難過關,甚至失去牌照?不管用意為何,即使用上「新聞自由」這些神聖字眼,看起來還不是赤裸裸的政治威脅?市民對「政媒勾結」又如何看呢?


假如無綫電視還是六叔六嬸年代,這次事件很可能TVB「骨」聲吞下去。時移世易,TVB還是忍氣吞聲的那一個機構嗎?即使用上政治壓力,壹傳媒能逼TVB投降退縮嗎?究竟這場無綫對壹仔大戰,是升級還是淡出,首先是看影藝界加入與否,也要看看各位娛樂大亨,對黎智英是否有憐才之心了!


到最後,是否會有「替死鬼」被斬來謝罪,棄車保帥,更是未知之數。時間,只有時間才能告訴大家結局為何!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