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6中小學國教獨立成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30日 23:35
2013年11月30日 23: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擱置國民教育課程已經一年,但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卻發現國教並非消失,反而被列入常識甚至中文科的課程目標,或融入課外活動中。家長組早前從全港1029間學校公布的課程指引,尋找國教相關內容製成「國教版圖」,發現有6間學校將國教獨立成科,另有45.2%小學將國教相關目標列入分科課程指引,有中學則舉辦「反日軍國、罷買日車」活動收集師生簽名。


家長組7至11月間整理「國教版圖」,列出各校有否將國教獨立成科,或將國民身分認同等列入部分學科目標,發現國民教育元素仍然滲透課堂內外。資料顯示全港仍有3間小學、2間中學及1間特殊學校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見表),亦有233(45.2%)間小學及37間中學(8%)將「國民身分認同」/「愛國」等類似字眼列入德育、公民教育等學科目標內,甚至辦學宗旨中。


家長組發現不少學校設有國教相關學生組織或提供類似課外活動,例如有中學舉辦「反日軍國、罷買日車」活動收集師生簽名,參與親中團體或官方舉辦內地交流團的中、小學更高達82.1%及54.7%。


中學反日簽名 陳惜姿憂情緒導向

關注組陳惜姿對四成半小學課程含國教成分感驚訝,估計由於課程發展議會訂立的7個學習宗旨包括「國民身分認同」一項,令國教雖逝,身影卻無處不在。她指家長組計劃約見課程發展議會,要求將該項宗旨改為讓學生能了解自己權利的「認識自己的公民身分」,讓學校能按此修改課程指引。


關注組促修改課程指引

她又讚揚普遍中學的國教活動能廣納包括六四事件等具爭議議題,惟部分卻設有反日等「情緒導向」而非「理性認識」的活動,令人關注,希望網站有助家長選校,並就國教課程向心儀學校查詢。


教局:辦團學校自決推行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而對國民身分的認同亦是7個學習宗旨之一,「任何國家都重視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所以,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的學習是理所當然的」。發言人稱,辦學團體和學校已按專業自決原則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並運用現有資源繼續推行有關活動及發展教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