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南觀察﹕宣傳愛滋病或適得其反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1日 06:35
2013年1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今天又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政府換届後,由劉延東負責衛生、教育、文化等範疇,由她來發表講話是順理成章,但不知道她會不會按照過往溫家寶和李克强負責時的做法,到醫院看望或者與愛滋病群體接觸?近年愛滋病新感染病例的新情况是,年輕人同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廣東今年男男傳播的比例已將上升到兩成多,但不敢公布的數字是當中年輕人的比例。


同性戀人數不斷上升,但確切的數據無從查證,一是官方有調查也不會公布,二是調查所得也不一定準確,因為這個群體比較隱蔽。而同性傳播愛滋病問題愈發嚴重,如何應對就成為官方頭疼的問題。


官方不推不反易遭誤解

據悉,今年教育部門對此特別重視,要求大中小學都要對學生灌輸正確的信息,希望通過教育,改善甚至遏制同性戀數字的上升。但問題是官方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是不提倡、不鼓勵、不反對,在這個指導方針之下,教育的成效能有多大?


不鼓勵和不反對是態度的取向,政府如何得出這個取態先不討論。但不提倡的理解很可能會扭曲政策和做法,因為到了宣傳部門和學校,不提倡就可能變成禁忌,任何說法都可能被理解為提倡,數年前北京大學禁止免費派發避孕套,可見官僚是盡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態度不明反增對抗意識

報紙上不能有同性戀的消息,學校不能提這個名詞,學術界不能討論,不能公開討論只會導致誤解加深,這個本來隱蔽的事情,在社會誤解的情况下,社會主流意見更可能被認為是政府壓迫手段,同性戀者更會自我標簽成為維權分子,對抗成分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提高了。


教育部門希望通過傳遞正確信息,减低愛滋病傳播,但在上述的情况下,信息也可能被扭曲而不能達到教育的功效,甚至適得其反。政府應該及時交代清楚不提倡的具體含義是什麽。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