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官員早前訪港談政改,被指對香港推行政黨政治吹淡風。歷屆3任特首不容有政黨背景,在立法會無執政黨支持,也令特首組班不易。《明報》請來政界中人曾鈺成、田北俊、陳家洛、李永達、李慧琼,以及新力量網絡呂大樂教授等,一同探討政黨政治在香港實踐的可行性。與會者大多認同,政黨政治是改善施政效能的其中一條出路,但政黨政治能否在香港出現,則呈兩種意見,樂觀者認為普選特首後,政黨政治會是必然趨勢,另一邊意見是,沒有中央「開綠燈」,政黨政治發展並不樂觀。
有指張榮順稱港未適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及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上月底訪港,與各界人士會面,律師會會長林新強曾引述張榮順稱,香港仍未適合實行政黨政治,因為就算香港實行兩黨制,亦會有很多爭拗,若行多黨制則更加複雜。
香港能否如外地政府實行政黨政治,由特首與所屬政團合作執政?呂大樂、李永達和田北俊都認為,若沒有中央「開綠燈」,如先取消《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中,特首不容許有政黨背景的規例,將難以在港推動政黨政治。另一邊廂,陳家洛、曾鈺成和李慧琼則相信在雙普選下,發展政黨政治是必然趨勢,縱使沒有中央首肯,也不能夠阻止其發展。
曾鈺成:就算「鳥籠」普選 無政黨都「唔掂」
曾鈺成對政黨的發展感樂觀。他相信在雙普選下,就算是「鳥籠」普選,無政黨都「唔掂」。「候選人拉票時,要與政黨講數。政綱可以講數、職位也可以講數,實質上選舉時是政黨在運作。」
李慧琼相信北京對政黨角色的看法和取態也會隨2017特首普選而與時並進,但她說,要立刻在2017推行政黨政治是不現實,認為公務員在管治團隊中仍會主導一段時間。
陳家洛認為,有沒有選舉,政黨政治都必然會出現,選舉更會促進有關發展,但即使沒有,社會都會充斥不同的意見和利益,自然會醞釀不同的團體出現,代表發聲。他是研究東歐政治的學者,指東歐的民主化進程也是如此,但可能要經過「十年八年」發展期,才會有政黨政治的雛形。
中央未允取消特首規例 難推行
對發展政黨政治感到較悲觀的呂大樂、李永達和田北俊都認為,若中央沒有發出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取消特首不容許有政黨背景的規例,不但難以在港推行政黨政治,也難吸引人在政界「投資」。
呂大樂更指出,沒有這個中央祝福,會讓人覺得加入政黨沒有incentive(動力)、無吸引力,在這個情况下,最終會走向分散,不利有效管治。
田北俊認為,中央不會願意讓香港推政黨政治,而商界聽到北京意見,所以不會想、也不願去投資政黨。他又認為,香港的公務員也不想有政黨政治,免得問責官員「也文也武」。
不過,曾鈺成堅信在港推政黨政治,「不需要一個政治信號,即使(中央)不同意,也是遲早的事」。假如2017有特首普選,但改不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結果會由一個實際上與政黨有密切聯繫的人,但名義上不屬於政黨的人出任特首。
曾鈺成又說,回歸後16年的經驗反映,倚賴一個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加上一班公務員去管治香港的模式已經行不通,「政黨將來在立法、行政機關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是不可阻擋的」。
李慧琼信可帶動政治人才培訓
李慧琼表示,雙普選下如果容許行政長官有政黨背景,配合政黨人士參與問責班子,相信可以帶動政治人才培訓。目前受限於制度,令行政和政治機關割裂,本港缺乏具備政治和行政經驗的人才。
李永達認為香港近10多年都只有在實踐反對黨政治的政黨,各黨也不是有心預備去做執政黨。由於他們沒有機會執政,所以不會細心去想「埋單找數」的事,因此有時提出的意見會不切實際。相信推動政黨政治後,情况會改善。
「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系列之四•上)
明報記者
■《明報》「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277
有指張榮順稱港未適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及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上月底訪港,與各界人士會面,律師會會長林新強曾引述張榮順稱,香港仍未適合實行政黨政治,因為就算香港實行兩黨制,亦會有很多爭拗,若行多黨制則更加複雜。
香港能否如外地政府實行政黨政治,由特首與所屬政團合作執政?呂大樂、李永達和田北俊都認為,若沒有中央「開綠燈」,如先取消《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中,特首不容許有政黨背景的規例,將難以在港推動政黨政治。另一邊廂,陳家洛、曾鈺成和李慧琼則相信在雙普選下,發展政黨政治是必然趨勢,縱使沒有中央首肯,也不能夠阻止其發展。
曾鈺成:就算「鳥籠」普選 無政黨都「唔掂」
曾鈺成對政黨的發展感樂觀。他相信在雙普選下,就算是「鳥籠」普選,無政黨都「唔掂」。「候選人拉票時,要與政黨講數。政綱可以講數、職位也可以講數,實質上選舉時是政黨在運作。」
李慧琼相信北京對政黨角色的看法和取態也會隨2017特首普選而與時並進,但她說,要立刻在2017推行政黨政治是不現實,認為公務員在管治團隊中仍會主導一段時間。
陳家洛認為,有沒有選舉,政黨政治都必然會出現,選舉更會促進有關發展,但即使沒有,社會都會充斥不同的意見和利益,自然會醞釀不同的團體出現,代表發聲。他是研究東歐政治的學者,指東歐的民主化進程也是如此,但可能要經過「十年八年」發展期,才會有政黨政治的雛形。
中央未允取消特首規例 難推行
對發展政黨政治感到較悲觀的呂大樂、李永達和田北俊都認為,若中央沒有發出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取消特首不容許有政黨背景的規例,不但難以在港推行政黨政治,也難吸引人在政界「投資」。
呂大樂更指出,沒有這個中央祝福,會讓人覺得加入政黨沒有incentive(動力)、無吸引力,在這個情况下,最終會走向分散,不利有效管治。
田北俊認為,中央不會願意讓香港推政黨政治,而商界聽到北京意見,所以不會想、也不願去投資政黨。他又認為,香港的公務員也不想有政黨政治,免得問責官員「也文也武」。
不過,曾鈺成堅信在港推政黨政治,「不需要一個政治信號,即使(中央)不同意,也是遲早的事」。假如2017有特首普選,但改不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結果會由一個實際上與政黨有密切聯繫的人,但名義上不屬於政黨的人出任特首。
曾鈺成又說,回歸後16年的經驗反映,倚賴一個愛國愛港的行政長官,加上一班公務員去管治香港的模式已經行不通,「政黨將來在立法、行政機關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是不可阻擋的」。
李慧琼信可帶動政治人才培訓
李慧琼表示,雙普選下如果容許行政長官有政黨背景,配合政黨人士參與問責班子,相信可以帶動政治人才培訓。目前受限於制度,令行政和政治機關割裂,本港缺乏具備政治和行政經驗的人才。
李永達認為香港近10多年都只有在實踐反對黨政治的政黨,各黨也不是有心預備去做執政黨。由於他們沒有機會執政,所以不會細心去想「埋單找數」的事,因此有時提出的意見會不切實際。相信推動政黨政治後,情况會改善。
「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系列之四•上)
明報記者
■《明報》「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277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