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消費節日 降價促銷未必好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3日 06:35
2013年1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無論是剛過去的美國「黑色星期五」,或是之前的中國「雙十一光棍節」,其帶動消費的能力都不容忽視。


今年阿里巴巴平台網購,趁光棍節減價促銷,24小時內銷售金額達350億人民幣。節日令人開心,減價令人興奮,兩者策略若結合得宜,商機隨時點石成金。「節日」就是要「消費」,彷彿變成一種習慣甚至定律。


一年有365日,差不多每隔兩個月就有個佳節,其中農曆新年、聖誕節、母親節、情人節更是成功獲得消費者大力出錢支持的消費節日。如果節日變成「吸金」商機,那商店應該加價賺多些?還是減價速銷,以量取勝呢?


奢侈品以貴價鞏固品牌

現時不少商店已成功利用節日氣氛先帶動消費欲望,及後再用商品折扣,將消費欲望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然而,觀乎現代市場經濟學,商品價格訂定除了品牌本身因素外,亦涉及市場定位、競爭策略、顧客需求、生產成本、產品質素及設計、競爭者價格等。舉例,奢侈品如鐘表珠寶,其價格高昂建基於品牌歷史悠久、巧奪天工的產品設計、高級的製造材料等,加上部分產品是限量製造,價格更加驚人。基本上,其營銷策略是愈賣愈貴,以「貴價」鞏固「品牌」,亦可見減價速銷並不是奢侈品的銷售出路。


另外,雖然鐘表是香港具代表性的製造業,出口產量更佔世界第一。過去40年,鐘表業經歷了1970至80年代的電子表年代,其後石英表興起,以至最近10年轉型為ODM(原始設計製造商),開始研發自家鐘表的設計款式,並且用心建立品牌形象,部分本地品牌鐘表售價更可達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競爭力提升不少。


定價取決於品牌價值

若與瑞士鐘表比較:瑞士鐘表的定位形象非常清晰,早就站於高層次市場位置,其鐘表的高精密、高品質更是國際化地深入民心,一隻手表可以賣200萬元。由此可見,同一種商品亦有層次可分,價格因而不同,筆者認為即使未來「節日消費」仍然盛行,商品價格是貴是平,還是要取決於品牌價值。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