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港要做好 人民幣21條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4日 06:35
2013年1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金融發展局兩星期前公布了第一輪六份報告,涵蓋:(1)整體分析、(2)內地和香港金融發展的互動、(3)加快建設香港為離岸人民幣中心、(4)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市場、(5)開放式投資公司的法律及監管框架、(6)私募資金的稅務安排。


各方媒體 報道取材各異

環觀香港、內地、國際傳媒的報道,可謂大異其趣。


香港傳媒的報道起初的角度是「增加在香港的人民幣額度」,其後則是跟進上市條件問題,兩個都是本地傳媒一向比較熟悉的題目。


內地傳媒的報道有兩種:一種是說六份報告表示香港支持中央政府新一輪的改革,另一種是深入討論各報告的建議。前者是有點牽強的官樣文章,後者比較冗長,可以理解在香港不會有很多讀者有興趣。


國際傳媒可能對這件事不覺得有太大的時間性,所以傾向慢慢走訪國際金融機構,報道他們怎麽看待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


順帶一提,新加坡的傳媒似乎有意冷處理香港的事情,並沒有什麽報道,但肯定新加坡政府是有留意報告內容,最近更傳聞其有關當局會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市場方面,在某些我們的報告有提及的範疇走得更快一步。


各傳媒的報道集合來看,可見這輪各報告的多樣性。金融發展局一次過發表六份報告,其中一個目的是要表明:香港想要在世界的金融領域裏更上一層樓,一方面要繼續發展傳統優勢(人民幣離岸交易、中資公司上市),另一方面亦必須追求更大的多樣性。


保留傳統優勢 追求多樣性

例如近年金融界的兩個新亮點:私人銀行服務和各類基金來港落戶,報告都有指出需要繼續發展的環節,就後者更有專門的研究,並提出一系列在法律、監管和稅務方面的建議。


六份報告其中兩份專門是研究內地與香港在金融方面的互動,足以反映內地機遇對我們的重要性。上星期我在個場合碰到一位認識多年的內地政治觀察家,他第一句就是「香港一定要做好人民幣21條」,我聽得不清楚,以為他是說基本法第23條,一時間不知怎麽回應,他見我無言,就進一步解釋說:就加快建設香港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21條建議,在內地政策圈引起了討論,認為有助內地本身的經濟發展。我不知道這說法有幾多實質作用,但提出建議得到討論,肯定是好的開始。


除了以上有提及的幾個範疇,金融發展局的六份報告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料和建議,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到該局的網頁(http://www.fsdc.org.hk)看看。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