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媽媽,我好想到公園玩啊!」
「但補習姐姐等着我們啊!不能遲到呀,否則下午的法文班也會趕不及的!」
常聽見以上的對話,父母總愛孩子學習多於遊戲,卻忽略了遊戲與學習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語言是學習知識的工具,而遊戲是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理想媒體。
孩子由1至3歲期間,由無目的地咬或丟玩具,逐步發展到有目的地運用玩具扮演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例如在遊戲時餵洋娃娃吃飯;進而懂得展現生活的零碎片段,例如把煲放在火爐上;再發展至表達完整的生活程序,例如洗食物,再用刀切開,然後放到煲內煮熟。
學會詞彙句式 發展想像力
這個發展過程中,孩子可透過向成人索取玩具,學習用語言表達要求。當成人參與孩子的遊戲時,會自然地說出孩子手上的玩具名稱和形容孩子的動作,讓他們在玩耍過程中學到需要的詞彙和句式。隨着年齡增長,他們在遊戲中逐步發展想像力,例如把砌好的積木想像成飛機,並能將抽象的想法說出來。而參與集體遊戲,更可讓孩子學習社交及情緒表達的語言技巧,例如提出邀請、表達情緒感覺、拒絕和解決衝突等等。
集體遊戲多交流 互相形容示範
家長也可透過遊戲引導孩子學習語言,例如跟年紀較小的孩子玩「煮飯仔」時,可一邊示範玩具的用途,例如用刀切菜,一邊形容手上的物件和動作,讓孩子模仿。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請幾個孩子一起扮演煮飯及吃飯的過程,家長可同時運用量詞和類名詞協助孩子數物件,例如一「把」刀、「兩」條魚;也可以歸納形容物件,例如請給我「食物和餐具」。家長亦可鼓勵孩子運用語言互相交流,例如﹕「你想吃什麼?」、「不如你吃菜。」、「你煮的食物很好吃。」,讓孩子學習詢問、建議和表達意見等等。
遊戲與學習具有唇齒相依的關係,如家長能為孩子安排適當的遊戲活動,當能有助他們得到全面的身心發展。
作者簡介﹕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言語治療師
梁芷琳
「但補習姐姐等着我們啊!不能遲到呀,否則下午的法文班也會趕不及的!」
常聽見以上的對話,父母總愛孩子學習多於遊戲,卻忽略了遊戲與學習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語言是學習知識的工具,而遊戲是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理想媒體。
孩子由1至3歲期間,由無目的地咬或丟玩具,逐步發展到有目的地運用玩具扮演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例如在遊戲時餵洋娃娃吃飯;進而懂得展現生活的零碎片段,例如把煲放在火爐上;再發展至表達完整的生活程序,例如洗食物,再用刀切開,然後放到煲內煮熟。
學會詞彙句式 發展想像力
這個發展過程中,孩子可透過向成人索取玩具,學習用語言表達要求。當成人參與孩子的遊戲時,會自然地說出孩子手上的玩具名稱和形容孩子的動作,讓他們在玩耍過程中學到需要的詞彙和句式。隨着年齡增長,他們在遊戲中逐步發展想像力,例如把砌好的積木想像成飛機,並能將抽象的想法說出來。而參與集體遊戲,更可讓孩子學習社交及情緒表達的語言技巧,例如提出邀請、表達情緒感覺、拒絕和解決衝突等等。
集體遊戲多交流 互相形容示範
家長也可透過遊戲引導孩子學習語言,例如跟年紀較小的孩子玩「煮飯仔」時,可一邊示範玩具的用途,例如用刀切菜,一邊形容手上的物件和動作,讓孩子模仿。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請幾個孩子一起扮演煮飯及吃飯的過程,家長可同時運用量詞和類名詞協助孩子數物件,例如一「把」刀、「兩」條魚;也可以歸納形容物件,例如請給我「食物和餐具」。家長亦可鼓勵孩子運用語言互相交流,例如﹕「你想吃什麼?」、「不如你吃菜。」、「你煮的食物很好吃。」,讓孩子學習詢問、建議和表達意見等等。
遊戲與學習具有唇齒相依的關係,如家長能為孩子安排適當的遊戲活動,當能有助他們得到全面的身心發展。
作者簡介﹕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言語治療師
梁芷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