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跌16點,收報23,712點,成交金額596億元。歐美股市近期炒退市而回落,但隔晚公布美國11月份ADP私人市場新增職位達21.5萬個,遠勝預期,美股反而不太差並且先跌後回穩。按道理,退市前提是經濟好,屆時企業盈利看漲,股市表現就不會太差,美股對退市的反應只會很短暫。有趣的是中資股,這幾天好像下跌,但實際上卻跌不落,近5個交易日有4個是陽燭,高位整固後再上的機會相當大。
自今年第二季起,退市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一直在減弱,即使市場預期當局會於明年3月或以前的議息會議時宣布退市,但歐美股市均屢創新高,到近日才回落。新興市場方面,亦由初時泥沙俱下,到近期變為區別對待,印尼股市以美元計價已跌回8月低位,市場並非漠視退市風險,但就是這種背景,更突顯出中資股表現搶鏡。
中國既有豐厚外匯儲備,亦同時有持續雙順差,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小幅升值,予人感覺沒有貶值風險,貨幣政策偏緊則令各年期債息反覆偏強,遠遠高於同期的美債息率。既賺匯水又有息差,無論退不退市,人民幣資產亦很容易吸引追求穩定收益回報的資金,不會有熱錢流走衝擊股市以至金融市場的風險。
中美債息差距大 退市也無妨
往前看,人民幣國際化相當快速,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指出,採用人民幣作為計價及結算貨幣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今年10月的8.66%,市場佔有率超越歐元排行第二。
與美國高達81.08%的市佔率相比仍差之千里,但在不足2年增長逾3倍,中央又已作出多項部署加速國際化,例如大幅增加QDII及QFII額度,中證監又推動原油等戰略性資源期貨上市,並允許外資參股期貨公司,從金融層面拓展人民幣使用量;上海自貿區企業可用海外融資償還國內貸款,直接引誘沽外幣長人民幣;三中全會落實全面改革,簡政放權,目的也就是吸引資金來華。若說2、3年後美國感受到其儲備和支付貨幣地位不穩,亦非天方夜譚。
未來數年 人幣將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宏觀地看,由2009年至2013年,是各大央行以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的階段,但現時多國債息已反覆上揚,或多或少意味經濟前景向好,昨晚英國便將明年經濟增長由1.8%大幅上調至2.4%,而由1998至2008年期間,平均增長亦不過是2.8%,經濟至少從數字上已正常化。明年開始,各國將要變為以佳態示人來吸引資金,經濟要穩、貨幣要強、企業要能獲利才會成功。短期內,或許有負利率憧憬的歐洲股市、仍沿用貶值來刺激經濟的日股尚有不俗表現,但當大家逐漸轉為要增長、看競爭力,科技先進、體制優越的美國,以及市場潛力無限的中國,很可能才是最後贏家。
當前市場主流思維依然偏向退市就沽貨,但退市一天比一天接近,中國債息亦拒絕回落,但沒有令中資股受壓,上證指本周反而逆市升了1.2%,國指亦僅跌0.4%,均較外圍以及區內多數股市為佳,年底前向上突破高收的機會相當大。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