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首次將微細懸浮粒子(PM2.5)納入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健康空氣行動今年9月量度各區18間劏房,發現三分之二劏房的PM2.5平均濃度超出世衛標準,最高達1.5倍,其中位於觀塘的劏房更超標8.3倍。該組織指出,劏房改變單位間隔空氣不流通,住客會因空氣差引發呼吸道症狀,認為政府應加快推行各種減排措施如淘汰舊型號柴油車,可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觀塘劏房超標8.3倍
微細懸浮粒子即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粒子,體積雖小,卻可以吸附大量有毒物質,並能長時間在空氣停留,遠距離傳送,人體吸入後會積聚在肺部,損害健康。
何女士一家六口,自從去年中搬到觀塘恒安街一幢唐樓的劏房,兩名女兒的鼻敏感愈來愈嚴重,「每天早上流鼻水,睇醫生都無用,搬到這個單位先係咁。」該單位約150平方呎,只有單邊窗,空氣翳焗,煮食時即使開動抽油煙機,室內仍煙霧瀰漫,加上該單位位於2樓,地舖木材店鋸木,含大量PM2.5的煙霧及灰塵便會隨風飄入屋。
改間隔空氣不流通
何女士表示,為了令空氣流動,冬天也會開着吊扇,每隔兩三日,家俬及窗框仍被厚厚的灰塵覆蓋。為子女健康,她曾想過搬遷,但能力有限,故希望盡快獲安排入住公屋。健康空氣行動指出,何女士居住的單位遭各種空氣污染物「內外夾擊」,如油煙、木碎等,都是PM2.5微細懸浮粒子,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PM2.5平均濃度60微克,最高達233微克,超出世衛標準(25微克)8.3倍,是超標最嚴重的單位之一。
其他劏房分別位於旺角、荃灣、上水及葵涌,當中只有葵涌及部分上水單位沒有超標,其餘均高於世衛標準,平均濃度最高超出1.5倍。健康空氣行動總裁鄺芯妍表示,室外約四至六成的空氣污染物會滲入室內,劏房單位間隔經過改動,空氣較翳焗,污染物不易擴散,「空氣質素欠佳的時候,政府會建議市民留在室內,但劏房空氣可能較室外更差。」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