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老齡化日趨嚴重 長幼共融應推廣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9日 06:35
2013年1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房協因為工程成本太高,決定放棄在天水圍的長者屋計劃。既然工程造價太貴不符成本效益,放棄計劃也無可厚非,至於房協近日開售位於筲箕灣並以「長幼共融」為賣點的樂融軒,上周六(7日)開售時也售出約四成單位。香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房協推出此類試驗計劃,不單可鼓勵子女與父母居於同一大廈互相照應,政府更可把長幼共融概念列作地契條款,吸引私人發展商效法,協助社會迎接人口老化的挑戰。


樂融軒是房協首個以長幼共融理念興建的計劃,共提供214伙私樓單位及60個只租不賣的長者單位,單位平均實用呎價超過1萬元。此外,認購人士同時申請家中長者或親屬租住出租長者單位,可獲優先揀樓權。


提供適當誘因

吸引發展商效法

香港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但香港住宅單位狹小,子女婚後多遷出另找新居,與父母同住加以照顧並非易事,不少人被迫把父母送進安老院。房協此類創新試驗計劃旨在推動照顧父母風氣,並在單位設計上照顧長者的生活需求,減少長者被迫住進安老院的機率。


至於樂融軒的售價被指過高,由於項目本身不涉額外公帑補貼,並非政府資助項目,並以市建局的補償政策作藍本,故以市價出售並無問題。整個計劃只有200多伙單位,在香港整體樓市的佔比微不足道,房協也旨在試驗,並無大幅參與市場的意圖,如今呎價過萬,全因大環境所致。香港樓市陷入瘋狂,土地供應不足,即使政府出辣招樓市也未能大幅降溫,不能全數歸咎負責計劃的房協。


日後住客陸續入伙後,房協應總結經驗,與房協其他長者房屋計劃成效一併檢討。推動長幼共融,單靠政府並不足夠,必須倡導私人發展商共同參與,方能凝聚足夠力量。政府日後可考慮在覓得合適地點後,在地契加入相關條款,若私人發展商願意跟隨,即可給予地價或建屋地積比的豁免,倡導市場朝長幼共融的建屋目標發展,政府則退居幕後當倡導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