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穎:
老爸看電視新聞,留意到兩岸三地居民的表達能力,不但政客或官員,只看街頭訪問,就會看到他們之間的差異。內地人長篇大論,用詞遣字相當豐富。台灣人說話很快,但也能說出個所以然。香港人的表達能力最差勁,詞藻貧乏,上文下理不連貫,很簡單的描述事情經過,也相當吃力。這種情况,特別是年輕人,非常嚴重,這可能與他們只用WhatsApp溝通有關,都是宅男宅女鍵盤戰士,只用social media跟人家social,很少運用整句的語言和文字溝通有關。長此下去,老爸擔心香港的年輕人,從此失去說話的能力。
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以香港人的表達能力最差,如果與歐美的學生比較,華人都會給比下去。西方的民主思想和開放態度,都鼓勵年輕人思考辯論挑戰權威。西方國家重視演講和辯論,公開發言的技巧和歷練,從小就開始培養。從政選舉,固然要公開演講來打動選民,幾乎從事任何一個行業,說話技巧和說服能力,都只是成功的最基本技能。
「說話」考試多限制 港孩不懂表達
香港的教育仍維持着威權的傳統,學生上課要循規蹈矩。今天的課程,因為中英文都要考「說話」,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多了,但遵照考試的遊戲規則,要取得高分都得依循,而且限制很多,真正思考與辯論的時間太少,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作用,極為有限。
老爸中小學年代,比今天獨裁得多,還有體罰,shut up and sit down,多嘴會受到處分,打手板、罰企,什麼都嘗過。面對嚴厲的老師,同學們上課都乖乖的,怕受罰固然是原因,更是不想突出自己,最好是老師當你隱形不存在,每分每秒都生活在無人察覺的舒適區中。
穎,老爸就是在這麼一種教育環境裏長大。上課被老師抽問,即使懂得回答都結結巴巴,說得一塌糊塗。在陌生人面前,更會面紅耳赤,久久說不出話來。
到高中,在同學的邀請下,我加入了辯論隊,不是聯校,而是同級班際比賽。老爸不是主力,只是負責台下發言,記憶中,還是後備。雖然只是一個小角色,但從拆解辯題,蒐集資料,構思論據,提供觀點的過程中,吸收和學習的東西,多得不可勝數,更重要的,不是為辯論而辯論,而且對相關問題有深入的思考。當然,參加辯論隊的最大收穫,是在全級同學面前,掌心冒汗、心跳加速的講述準備好的觀點和提問,多試一兩回,習慣了,沒有那麼害怕了,說話的節奏、技巧、如何才更有說服力,也慢慢掌握。穎,可以告訴你,當年老爸的經驗,到今天仍然受用。
穎,那天說,同學投票選你做辯論隊員,我不明白為什麼是投票而不是自願?無論如何,投入參與,不論結果,這將會是一個很難忘的經驗。 -- 老爸
吳志森
◆Dad:
我還是頭一次知道你曾經是辯論隊呢。
其實我覺得我的說話能力也真的不太好。與朋友聊天時常發現自己詞窮的情况,口試小組討論或是個人短講時都發覺自己轉速不快,說話不太有組織……哈哈哈。
要參加辯論我真的是挺怕的,因為一、我從來也未參與過正式的辯論,就連主辯跟副辯工作上的分別也是不久前才知道-__- 二、擔心辯論時我們一方想不到任何反駁或者出糗那怎麼辦等等。
為什麼辯論隊是投票出來的而不是自願的呢?因為根本沒有人肯自願啊。我想大家也害怕要對其他人的觀點理據作即時反駁吧!辯論前還要做一大堆資料準備,很是麻煩。還有的就是,若我們的一方抽到與我個人的觀點矛盾的立場的話,我估計我在找資料時應該會很沒勁吧。 --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老爸看電視新聞,留意到兩岸三地居民的表達能力,不但政客或官員,只看街頭訪問,就會看到他們之間的差異。內地人長篇大論,用詞遣字相當豐富。台灣人說話很快,但也能說出個所以然。香港人的表達能力最差勁,詞藻貧乏,上文下理不連貫,很簡單的描述事情經過,也相當吃力。這種情况,特別是年輕人,非常嚴重,這可能與他們只用WhatsApp溝通有關,都是宅男宅女鍵盤戰士,只用social media跟人家social,很少運用整句的語言和文字溝通有關。長此下去,老爸擔心香港的年輕人,從此失去說話的能力。
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以香港人的表達能力最差,如果與歐美的學生比較,華人都會給比下去。西方的民主思想和開放態度,都鼓勵年輕人思考辯論挑戰權威。西方國家重視演講和辯論,公開發言的技巧和歷練,從小就開始培養。從政選舉,固然要公開演講來打動選民,幾乎從事任何一個行業,說話技巧和說服能力,都只是成功的最基本技能。
「說話」考試多限制 港孩不懂表達
香港的教育仍維持着威權的傳統,學生上課要循規蹈矩。今天的課程,因為中英文都要考「說話」,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多了,但遵照考試的遊戲規則,要取得高分都得依循,而且限制很多,真正思考與辯論的時間太少,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作用,極為有限。
老爸中小學年代,比今天獨裁得多,還有體罰,shut up and sit down,多嘴會受到處分,打手板、罰企,什麼都嘗過。面對嚴厲的老師,同學們上課都乖乖的,怕受罰固然是原因,更是不想突出自己,最好是老師當你隱形不存在,每分每秒都生活在無人察覺的舒適區中。
穎,老爸就是在這麼一種教育環境裏長大。上課被老師抽問,即使懂得回答都結結巴巴,說得一塌糊塗。在陌生人面前,更會面紅耳赤,久久說不出話來。
到高中,在同學的邀請下,我加入了辯論隊,不是聯校,而是同級班際比賽。老爸不是主力,只是負責台下發言,記憶中,還是後備。雖然只是一個小角色,但從拆解辯題,蒐集資料,構思論據,提供觀點的過程中,吸收和學習的東西,多得不可勝數,更重要的,不是為辯論而辯論,而且對相關問題有深入的思考。當然,參加辯論隊的最大收穫,是在全級同學面前,掌心冒汗、心跳加速的講述準備好的觀點和提問,多試一兩回,習慣了,沒有那麼害怕了,說話的節奏、技巧、如何才更有說服力,也慢慢掌握。穎,可以告訴你,當年老爸的經驗,到今天仍然受用。
穎,那天說,同學投票選你做辯論隊員,我不明白為什麼是投票而不是自願?無論如何,投入參與,不論結果,這將會是一個很難忘的經驗。 -- 老爸
吳志森
◆Dad:
我還是頭一次知道你曾經是辯論隊呢。
其實我覺得我的說話能力也真的不太好。與朋友聊天時常發現自己詞窮的情况,口試小組討論或是個人短講時都發覺自己轉速不快,說話不太有組織……哈哈哈。
要參加辯論我真的是挺怕的,因為一、我從來也未參與過正式的辯論,就連主辯跟副辯工作上的分別也是不久前才知道-__- 二、擔心辯論時我們一方想不到任何反駁或者出糗那怎麼辦等等。
為什麼辯論隊是投票出來的而不是自願的呢?因為根本沒有人肯自願啊。我想大家也害怕要對其他人的觀點理據作即時反駁吧!辯論前還要做一大堆資料準備,很是麻煩。還有的就是,若我們的一方抽到與我個人的觀點矛盾的立場的話,我估計我在找資料時應該會很沒勁吧。 --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