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文化博物館明日(12月12日)至明年3月10日舉行「香江琴緣」展覽,向市民介紹古琴藝術,觀眾並可參觀重構的製造古琴工作間,感受清音背後琴人的靈心巧手。
展覽由文化博物館與蔡昌壽斲(「斲」音琢,是「劈、削」的意思,古人慣稱造琴為斲琴)琴學會合辦。觀眾欣賞古琴藝術時,不單可研究琴人的技巧與演繹,還可欣賞斲琴作為結合木藝、漆藝、書法和音樂的傳統藝術,製成的琴器都是精緻藝術品。
在香港,一直有琴人將斲琴和彈琴藝術傳承,除親手斲琴自己彈奏,還將斲琴視為藝術創作。當中琴人蔡昌壽就成立了斲琴學會,堅持每周親自將畢生所學「口傳心授」予本地琴人,薪傳古琴文化。
展覽以「傳統手工藝」和「表演藝術」兩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為切入點,圍繞斲琴和彈琴藝術,貫串琴人、琴器、琴絃、琴曲和琴譜,把古琴的結構、彈奏特色一一羅列,帶觀眾走進清幽淡雅的古琴世界。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重構斲琴工作間,透過實物介紹製造古琴的主要工序和技巧,讓觀眾感受斲琴人的靈心巧手。
「香江琴緣」展覽詳情可瀏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網頁。
香港文化博物館明日(12月12日)至明年3月10日舉行「香江琴緣」展覽,向市民介紹古琴藝術,觀眾並可參觀重構的製造古琴工作間,感受清音背後琴人的靈心巧手。
展覽由文化博物館與蔡昌壽斲(「斲」音琢,是「劈、削」的意思,古人慣稱造琴為斲琴)琴學會合辦。觀眾欣賞古琴藝術時,不單可研究琴人的技巧與演繹,還可欣賞斲琴作為結合木藝、漆藝、書法和音樂的傳統藝術,製成的琴器都是精緻藝術品。
在香港,一直有琴人將斲琴和彈琴藝術傳承,除親手斲琴自己彈奏,還將斲琴視為藝術創作。當中琴人蔡昌壽就成立了斲琴學會,堅持每周親自將畢生所學「口傳心授」予本地琴人,薪傳古琴文化。
展覽以「傳統手工藝」和「表演藝術」兩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為切入點,圍繞斲琴和彈琴藝術,貫串琴人、琴器、琴絃、琴曲和琴譜,把古琴的結構、彈奏特色一一羅列,帶觀眾走進清幽淡雅的古琴世界。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重構斲琴工作間,透過實物介紹製造古琴的主要工序和技巧,讓觀眾感受斲琴人的靈心巧手。
「香江琴緣」展覽詳情可瀏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網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