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吾﹕路姆西之亂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4日 06:35
2013年12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是外國人對中國不認識的後果,宜家是抵死的。


這世代人人都鬧着,要打入大陸市場。很多香港的社會賢達都說要香港人,尤其是所謂不能上位的八、九十後回國內發展。結果,這些叫人回去發展的社會賢達,十居八九焦頭爛額夾着尾巴回來。無他的,中國很大,大多以長江為界。早幾年於《明報》這爿專欄也說過,港星在長江以北,早於十年前已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皆因當內地改革開放,他們自己孕育出他們地道的歌手、演員,就嫌港星「不接地氣」(即不夠地道親和之類的感覺)。港星掛帥的賀歲片,走進大陸,聽說都是在廣東珠三角地區才有一定市場。


中國很大,這個看起來很大的餅,是不是可以由你們香港人去吃呢?香港是不是舉手嚷着要做萬能插蘇,人家就會插你和讓你插,好等你成為什麼「超級連接器」呢?由路姆西之亂,就看穿外國人看中國,就只當作一個個體,一個國語的個體。直至這三個廣東諧音字,搞出了政治鬧劇,引發全球操廣東話的華人各自於各地宜家搶購散落全球的路姆西,成為國際傳媒的話柄,宜家才知道自己的譯名鬧出事。


究其原因,這些跨國企業,從沒有把中國分成各種語系:從南到北,從台灣到廣州到香港,這些外國人都以為中文就是普通話。學生說,英美法大學以至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教授留學生的中文課程,教的都是普通話和簡體字。日本的朋友都問我,為什麼香港的大學給留學生的中文課程,不是以廣東話為主。後來有機會跟中文大學的留學生聊天,發現不少外國留學生對香港的印象,都很符合一國兩制的原則:他們中文大學念書,是來了中國。他們的家人也覺得他們到了中國。既然來了中國,就要學普通話、簡體字。普通話和簡體字接通的,是14億人。以前日本人學廣東話,有些為了看成龍,有些為了唱張國榮、梅艷芳的歌。現在成龍都常說國語和英文,香港歌手都以發國語唱片為他們的事業目標了,留學生們還學廣東話?


鬧劇已成,可以怪誰?

這場鬧劇,由一個譯名而起,由一場政治風波結束。宜家(香港)的公關即使再妙筆生花,在12月2日於面書回應,指香港宜家只用英文名字,沒有用國內譯名。直至現在,路姆西已不存在,一月再現江湖的這隻狼玩偶,將會易名為「路福西」。愈改愈壞。本來只是一個名詞。易名後,就變成了一個憤怒的動詞。說到底,宜家怕的是什麼?不過是害怕香港的政治團體把這頭狼帶進所有遊行集會,令國際大品牌因一個壞譯名而無故成為香港這淌無聊的政治渾水的常客。


鬧劇已成,可以怪誰?只怪香港人真的太悶太悶。除了戲謔,我們已找不到更好的情緒發泄。沒有情緒發泄,香港人就不會參與政治。結果就連戴耀廷教授也得要在YouTube扮麻甩佬解釋佔中。這是一直以來香港人被各種意識形態建構機器所豢養的結果:唔好咁認真,最緊要好玩。遊行、示威、論政,都要夠娛樂性,要好笑。笑死人,方能集其民氣。


2013年,大家笑得蒼涼。我們剩下什麼,帶進2014?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