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愛打邊爐,不論春夏秋冬。
港式打邊爐變化多,各自選愛吃的,猶如自助餐一樣。
大家明知打邊爐少菜多肉,那些魚蛋、肉丸,加上濃味的湯底和各式沾醬,名副其實是高脂高鈉高熱量。
可是冬季一來,便會想在暖暖的爐邊吃火鍋。
要吃得又暖又健康,不如試一下日式牛肉火鍋,簡單易煮,是一個十分適合在家享用的健康火鍋。
日式火鍋 配菜隨心
日式牛肉火鍋日文叫壽喜燒(すき燒き),一般在香港吃的牛肉火鍋是關東風的。關東風會先加味醂、醬油、酒、砂糖等調成的湯底,再加肉和蔬菜一起煮。而關西風的壽喜燒則先用牛脂把牛肉煮至七成熟,加糖之後再以酒和醬油調味。最後加入蔬菜,煮至水分收乾才加適量的水,酒或昆布煮汁。兩者都有用蛋液蘸肉來吃的習慣,蛋液可以降溫,防止燙傷。
吃時配飯 勿混入湯吃
對筆者來說,煮日式牛肉火鍋可以很隨心,只要有品質好的牛肉,隨意配上蔬菜。不用太拘泥於配料是否正宗,例如筆者便會加上番茄、魚餅。若不愛吃生蛋,不妨直接把蛋打入鍋中,煮至半熟或全熟才吃,另有一番風味。吃時配白飯便可以,最好避免在最後加入即食麵或烏冬混着充滿油脂的湯中吃。
打邊爐不時撈走油脂泡沫
日式牛肉火鍋是一道簡單家庭料理,不會像港式火鍋般不斷加入不同的食物,煮乾了又加水煮。筆者見一些人愛把一大堆食物倒入鍋中,不理時間火候,也不理別人的食物是否吃完,這種純粹把食物滾來吃的方式,真的令人不太開胃。先不論味道,在衛生角度也是很有問題。有不少人打邊爐後肚瀉,主要因為吃了未熟的食物,或是當鍋中尚有生的食物時便挾起其他食物吃,造成細菌交叉感染。打邊爐大忌是心急,加了食物後,要待鍋回滾才可開始吃。吃完一輪,才再加食物,如此才吃得安全。另外最好不時以隔油勺撈起肉類煮出來的油脂泡沫,避免蔬菜吸了這些油。
自助火鍋 愈吃愈多
現在很流行自助任吃的火鍋,不過這個模式是很易令人食過量的。外國研究做過不少實驗,指出人在食物愈多選擇的時候,便會吃得愈多。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預備了兩碟餅乾,一碟只放一種味道,另一碟放雜錦的,置放在辦公室供人任意食用。結果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雜錦味道的餅乾。人的天性是想吃不同的食物,這樣才可營養均衡,這是很正常的心理本能。可是香港這個現代社會,食物豐裕,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供應充足。尤其在任吃火鍋、自助餐中,這種本能只會令你不知不覺愈吃愈多。加上火鍋、自助餐等均有限時的制度,更令不少人加快進食速度,不理自己胃口,要吃到回本才收手。打邊爐是不少人的嗜好,吃得次數多便更要吃得小心。建議大家選一些不是任食限時的,能吃得自由自在的餐館。或是在家打邊爐,按照人數購買適當食物,買多些菜少些肉,便不會那麼容易吃過量了。
●材料(1至2人份量)
金菇(雜菇也可)……適量
番茄……1至2個
青菜……適量
炸魚餅……1塊
牛肉片……150克
豆腐……1塊
●湯底
.醬油……25毫升
.糖……1大匙
.酒……50毫升
.水……100毫升
*根據材料多少調節湯底分量
做法
1.蔬菜材料洗淨切好
2.加入湯底在鍋內,把材料平均鋪好
3.把鍋放在桌面爐,以中火開始烹調
4.待食物煮熟即成
作者簡介
我哋係William&Sandy,是兩個寫電腦程式和算式多過寫食譜、追求自然健康料理的美食主義者。
文、圖 William & Sandy
編輯 顏澤蓉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