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卓祺﹕西方民主制度是靈丹妙藥還是興奮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7日 06:35
2013年1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一段不短的日子,筆者有機會細覽有關民主的英語文獻,主要是西方學者所寫,以及觀察近幾年,例如阿拉伯之春的第4波民主化,以至鄰近國家新加坡及菲律賓等的民主化經驗,再作出思考。本文目的是在概念上弄清民主是怎樣的政治制度,它與政治認受性及良治(good governance)有沒有必然關係,然後再看西方民主制度面對的困境。


筆者現職特區政府中策組全職顧問,但並未參與政改具體工作,讀者不可當本文是官方立場,但筆者希望透過討論,探索民主的功能及面對問題。


西方民主實際是選票民主

根據加拿大政治學者Daniel Bell的講法,民主的最低定義是國家的重要決策者由自由、公平具競爭性的選舉方式產生。美國政治學權威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認為這種選舉要具備某種程度的言論、結社及新聞自由的條件,才能讓反對派候選人免於被報復情况下對當權者作出批評,公平選舉才有可能出現。因此,西方不少學者把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列為非自由的民主政體。更重要的民主政治元素是政府輪替,以顯彰公民有權用選票決定政治領袖的命運。


就算是新加坡被西方傳媒及學者稱為非自由的民主制度,但它仍然有定期選舉,執政黨要透過選舉得到執政權。舉例說,近3次大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得票分別由2001年75%,下跌至2006年66%及2011年60%。若人民行動黨繼續這種跌勢,可能再過兩屆大選便有機會被反對黨奪取政權。這種以在選舉投票箱的「多數決」制度可稱之為選票民主,因為最關鍵是選民用選票決定誰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