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樂詩圓夢 中大設氣候博物館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7日 21:35
2013年12月17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極地探險家李樂詩,終於一圓26年心願,正式落戶香港中文大學,設立香港首間氣候變化博物館,昨正式開放公眾免費參觀。展館將展出由李樂詩借出、多年來在南北極和珠穆朗瑪峰「三極」考察蒐集的動植物標本及珍貴照片錄像,又有她到極地所穿隊服和仿照她在南極居住的貨櫃,另有展區介紹中大相關科研,冀培養中小學生興趣和喚起大眾關注全球暖化。


展出「三極」蒐集標本照片錄像

中大去年獲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5400萬元,推行為期5年的「地球保源行動」,宣揚綠色可持續發展,當中重點為斥資700萬元在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8樓設立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MoCC)。博物館佔地8600平方呎,分4個展區,實體展品逾百件。其中面積佔3200平方呎的「極地廊」,模擬中國首艘極地探險破冰船「雪龍號」的環境,並展示其模型,另有李樂詩借出26年來在三極所得的海豹毛皮、南極冰魚和片麻岩等標本,以及她穿過的考察隊服等,展品每年更新,還有仿照她曾在南極居住的「貨櫃」房間。


26年心願 開幕致辭感觸哽咽

26年前,李樂詩有感蒐集到珍品後無處可放,決心在港成立極地博物館,卻處處碰壁,多年來未能成事,如今夢想達成,她昨於博物館開幕致辭時一度感觸哽咽。


博物館還有逾50台互動式多媒體裝置,陸續展出李在極地攝錄的近4萬張照片及片段。其餘展區包括衛星遙感及環境監測區,以系統模擬香港各區在水位上升時情况等。


中大協理副校長馮通說,博物館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加入北極熊和愛斯基摩人砌冰屋等實物比例製作模型,令館內科研資訊深入淺出。施工1年半的博物館,距離東鐵大學站僅5分鐘步行路程,方便公眾參觀。他透露,博物館會定期舉辦「生態行」,由有導賞訓練的中大學生,帶領中小學生參觀博物館及遊覽中大校園多個生態景點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