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EO管治現弊端 料延溫和路線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7日 06:35
2013年1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宏觀來看,拉美政府的經濟政策取態,可分為以委內瑞拉、阿根廷為代表的經濟民粹主義,及智利、巴西、哥倫比亞、秘魯等國親市場的新自由主義兩大潮流。


貧富差距冠OECD

智利自2010年起由商人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領導政府,他用管治企業模式治理國家,雖然經濟成績表亮麗(智利去年GDP增長5.6%,通脹維持在約2%的可控水平,政府預算基本平衡),但這名國家CEO最終不能令股東(選民)滿意,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社會和財富不均問題。


作為被稱為「富國俱樂部」的經合組織(OECD)唯一南美成員,智利貧富差距為該組織之最。該國社會不公爭議尤其體現於教育、醫療和稅制。以教育為例,智利是全球教育支出最高昂國家。OECD數據顯示,該國民眾要自己承擔約75%教育費用,對比之下,澳洲只是40%。2011年,不滿富人主政的大學生走上街頭,抗議當權者忽視教育等民生問題,就像「狐狸走進了雞棚」為所欲為,普羅大眾沒有保障。


貿易萎縮 難推激進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初,拉美左派政客和學者已預警新自由主義經濟的危險。不過,經濟民粹主義似乎亦非區內良方。委內瑞拉和阿根廷政府積極介入經濟,大力管控價格,兩國的通脹卻是區內最高。委內瑞拉通脹今年升至接近50%,已進入惡性通脹領域,外匯儲備也跌至9年新低的214億美元。阿根廷方面,學者估計的實際通脹數字是26%至28%,遠高於官方宣稱的10.6%。


巴切萊特在上一總統任期內,聚焦於關注長者及退休人士的醫療保健和福利,以不抗拒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中間偏左路線贏得民心。


她在新任期內仍將面對社會不公問題,而隨着國際銅價下滑(智利是全球最大產銅國),智利央行預計明年貿易順差將由今年的25億美元大幅萎縮至6億美元,經濟增長亦可能跌穿4%,這勢將令她難以推行激進福利政策,最佳策略或許是延續上一任期的溫和左派路線。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