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南生圍發展項目公眾諮詢將於本周五完結,長春社分析發展商的最新發展方案,指其縮減發展規模的說法有誤導公眾之嫌,因住宅樓面面積與修訂前不變,而所縮減的9公頃發展地盤,只不過剔出不發展部分,實際建築地盤面積不變。發展商顧問表示不會撤回,反指保育方案有助提升南生圍的生態價值,項目落成後,當地雀鳥種類將上升67%。
長春社﹕單位減 樓面無變
由恆地及傅老榕家族牽頭的元朗南生圍發展項目,去年遭城規會否決發展總綱圖,經修訂後再闖關。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發展商於2010年及去年分別提出修訂方案但不獲通過,今次已是第3次闖關,他比較3個方案後發現,項目的單位數目雖有縮減,但總樓面面積均為30.6萬平方米,反映規模沒有變化。
吳希文又說,最新方案地盤面積由49.2公頃減至40公頃,只不過剔出沒有建屋的部分,發展規模不變;新方案濕地淨損失8.5公頃,但未有計算共16公頃穿插於獨立洋房之間的「水窪」。另外,新方案指保育區面積由55.7公頃增至70.9公頃,但全港最大片蘆葦林大部分會被剷平,在附近漁塘補種蘆葦,保育功能成疑。
指濕地損失未計屋間水窪
吳說,發展商一方面以「新方案」向城規會闖關,但卻未放棄規模較現時大一倍的「原方案」,明顯是兩手準備,欠保育誠意。發展商於1990年代提出「原方案」,於2010年略作修改,主要刪去哥爾夫球場,被城規會否決後,恆地於2011年向城規會提覆核,去年獲判上訴得直,城規會不服,申請司覆核,現時仍未有結果。
顧問:料鳥種增六成
負責項目的顧問溫文儀表示,該項目令濕地面積減少,但功能卻有所增加,反駁獨立屋之間的水體並非「水窪」,而是相連水體,闊度達20多米,落成後會有大量蜻蜓及翠鳥科雀鳥棲息。溫說,顧問曾評估現有方案可令南生圍棲息的鳥類由120種增至200種,佔米埔一半,認為適度管理更能提升濕地保育價值。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長春社﹕單位減 樓面無變
由恆地及傅老榕家族牽頭的元朗南生圍發展項目,去年遭城規會否決發展總綱圖,經修訂後再闖關。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發展商於2010年及去年分別提出修訂方案但不獲通過,今次已是第3次闖關,他比較3個方案後發現,項目的單位數目雖有縮減,但總樓面面積均為30.6萬平方米,反映規模沒有變化。
吳希文又說,最新方案地盤面積由49.2公頃減至40公頃,只不過剔出沒有建屋的部分,發展規模不變;新方案濕地淨損失8.5公頃,但未有計算共16公頃穿插於獨立洋房之間的「水窪」。另外,新方案指保育區面積由55.7公頃增至70.9公頃,但全港最大片蘆葦林大部分會被剷平,在附近漁塘補種蘆葦,保育功能成疑。
指濕地損失未計屋間水窪
吳說,發展商一方面以「新方案」向城規會闖關,但卻未放棄規模較現時大一倍的「原方案」,明顯是兩手準備,欠保育誠意。發展商於1990年代提出「原方案」,於2010年略作修改,主要刪去哥爾夫球場,被城規會否決後,恆地於2011年向城規會提覆核,去年獲判上訴得直,城規會不服,申請司覆核,現時仍未有結果。
顧問:料鳥種增六成
負責項目的顧問溫文儀表示,該項目令濕地面積減少,但功能卻有所增加,反駁獨立屋之間的水體並非「水窪」,而是相連水體,闊度達20多米,落成後會有大量蜻蜓及翠鳥科雀鳥棲息。溫說,顧問曾評估現有方案可令南生圍棲息的鳥類由120種增至200種,佔米埔一半,認為適度管理更能提升濕地保育價值。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