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智利新總統巴切萊特與對手馬泰兩家,兩代人兩種際遇。她們的父親是情誼深厚好友,但因政見迥異而漸行漸遠,最終一人在軍政府掌權時受迫害致死,另一人躋身權力架構。曾為兒時玩伴的兩名女孩深受父輩遭遇影響,成為政敵。
父親同為空軍上尉
1958年,同為的老巴切萊特(Alberto Bachelet)與老馬泰(Fernando Matthei)分別帶着妻兒住進阿眷村,彼此寓所僅距9個門牌。兩人脾性殊不相同,德裔的老馬泰含蓄而循規蹈矩,老巴切萊特則性格外向,愛辦活動招呼朋友,然而,對古典音樂、政治和哲學的共同嗜好,驅使他們結為摯友。當年6歲的巴切萊特爾與4歲的馬泰念同一所學校,課後一起玩,在沙塵滾滾的街上跑來跑來或一起騎單車。
兩家人1960年代遷回首都,仍住在同一個社區。老馬泰喜歡巴切萊特家周圍的橄欖樹,於是在附近建屋。馬泰今天寓所前的兩棵橄欖樹和一棵櫻花樹,就是老巴切萊特栽種的。至於老巴切萊特太太如今住的同區住宅樓宇單位,則是1970年代由老馬泰做擔保人購置。
皮諾切特逼死巴父
老馬泰深受瑞典的社會民主模式吸引,喜歡較世俗的左傾政黨,老巴切萊特則偏好古巴模式。1973年9月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效忠左翼總統阿連德的老巴切萊特被控叛國罪,翌年3月不堪審訊,死於心臟麻痺,妻女兩年後被送入臭名遠播的格里馬爾迪鎮(Villa Grimaldi)集中營,受酷刑等煎熬,後來流放往澳洲和東德。老馬泰則因支持政變而獲擢升為空軍總司令,進入軍政府權力核心。他聲稱曾為好友求情,惟上司叮囑他不要多事,他「那時謹慎勝過了勇氣」,為從無到囚室探望老友而慚愧。
巴切萊特流亡時於德國繼續學業,數年後以兒科醫生身分回國,最終投身政治。她奉行加強社會公義的左翼信念,受獨裁統治迫害的經歷亦令她易於爭取民眾好感。相比之下,馬泰曾在1988年的公投中支持皮諾切特繼續執政,許多智利人看到她就想起獨裁政權,加上對現政府偏向富人政策的不滿,令她難以爭取選民信任。
(綜合報道)
父親同為空軍上尉
1958年,同為的老巴切萊特(Alberto Bachelet)與老馬泰(Fernando Matthei)分別帶着妻兒住進阿眷村,彼此寓所僅距9個門牌。兩人脾性殊不相同,德裔的老馬泰含蓄而循規蹈矩,老巴切萊特則性格外向,愛辦活動招呼朋友,然而,對古典音樂、政治和哲學的共同嗜好,驅使他們結為摯友。當年6歲的巴切萊特爾與4歲的馬泰念同一所學校,課後一起玩,在沙塵滾滾的街上跑來跑來或一起騎單車。
兩家人1960年代遷回首都,仍住在同一個社區。老馬泰喜歡巴切萊特家周圍的橄欖樹,於是在附近建屋。馬泰今天寓所前的兩棵橄欖樹和一棵櫻花樹,就是老巴切萊特栽種的。至於老巴切萊特太太如今住的同區住宅樓宇單位,則是1970年代由老馬泰做擔保人購置。
皮諾切特逼死巴父
老馬泰深受瑞典的社會民主模式吸引,喜歡較世俗的左傾政黨,老巴切萊特則偏好古巴模式。1973年9月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效忠左翼總統阿連德的老巴切萊特被控叛國罪,翌年3月不堪審訊,死於心臟麻痺,妻女兩年後被送入臭名遠播的格里馬爾迪鎮(Villa Grimaldi)集中營,受酷刑等煎熬,後來流放往澳洲和東德。老馬泰則因支持政變而獲擢升為空軍總司令,進入軍政府權力核心。他聲稱曾為好友求情,惟上司叮囑他不要多事,他「那時謹慎勝過了勇氣」,為從無到囚室探望老友而慚愧。
巴切萊特流亡時於德國繼續學業,數年後以兒科醫生身分回國,最終投身政治。她奉行加強社會公義的左翼信念,受獨裁統治迫害的經歷亦令她易於爭取民眾好感。相比之下,馬泰曾在1988年的公投中支持皮諾切特繼續執政,許多智利人看到她就想起獨裁政權,加上對現政府偏向富人政策的不滿,令她難以爭取選民信任。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