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孩子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爸媽除了要跟孩子天天說英語、長期播放英語兒歌、聘請高英語水平的外傭、報讀坊間各式英語拼音班等等,近期更發展到無所不用其極,早前有報道指出,有本地爸媽帶子女做剪脷根手術,希望改善孩子的舌頭靈活度,目的只為提升其英語發音能力。
想孩子滿口流利英語,也不必走旁門左道,循正路自小培養其對英語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上營造愉快的英語語境,反而還來得實際。
發音不準 2歲前屬正常
無論說英語抑或中文,不少幼兒發音也不大準確,即使到了2歲仍會把「雪糕」念成「雪都」,「顏色」念成「顏的」。家長應如何判斷孩子是「黐脷根」抑或只是純粹學習發音的過渡期?
咬字不清原因多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高級言語治療師鄭文琦指出,很多香港人會覺得發音不清,即等於黐脷根,其實兩者未必有關。首先我們應了解何謂「黐脷根」。「脷根即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細小而半透明的帶狀或片狀結構。如果舌繫帶異常,即太緊、太短或太厚,便俗稱黐脷根,限制了舌頭的活動,令咀嚼、吞嚥及說話受影響。情况嚴重的話,醫生或會考慮以小手術處理。」但鄭文琦表示大部分孩子咬字不清非因他們舌繫帶異常,而是因為以下幾種情况,包括﹕口腔器官異常、口部肌肉協調出現問題、語音發展遲緩,或聽覺障礙而導致發音障礙。
「小朋友語音發展由牙牙學語開始,一般到5歲便成熟;然而每個小朋友的發展程度也不同,加上語音有難有易,以粵語為例,『爸』、『媽』、『婆』等字,即使年紀較小的幼兒也可輕易掌握;但一些帶有s音的字如『三』、『四』、『色』等就比較難掌握,所以若幼兒到了2歲仍未念出較難發音的字,也不用太緊張。」她說,粵語包含19個聲母、11個元音、11個複元音、6個輔音尾韻及9個聲調,每個語音都由不同的口部肌肉、聲帶的協調及發音方式組成,要小朋友全部掌握一點也不容易。
英文多「s」音較難掌握
然而,很多家長未必着緊子女的粵音發展,他們會把重點放於英語上,才會出現剪脷根學英語的新聞。為何普遍家長會覺得說英語比說粵語更難?
鄭文琦說,中英語無論在語音及音節的結構和規律也不同,例如中文字是每字一個音,但英語卻有多個音節(multisyllabic),像apple有2個音節,banana有3個音節。此外,英語有一些比中文更複雜的音節組合結構,例如star的「st」、blue的「bl」。「黐脷根很多時會影響s的發音,雖然這個音亦常見於粵語,但由於英語的音節結構比較複雜,s音的出現次數比例會比粵語多,它既可出現在開首如sun,也可出現在中間如dinosaur,甚至末端如bus,令我們說英語時,感覺上s音經常會出現,所以令家長誤以為英語發音比粵語難。但其實若小朋友真的有發音障礙,無論說英語或粵語,碰到s音時也會出現同樣困難。」
0至3歲多聽講 4歲後學拼音
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學組顧問張子暉(Adeline)發現香港小朋友說英語,就如同說廣東話一樣,經常出現懶音,例如說不清 「r」、「l」音,混淆了pray、play。「英語不是本港小朋友的母語,故常出現懶音,導師有時需要靠看他們的口形,或前文後理估計他們在說什麼詞彙。」不過,她提醒家長,英語非香港孩子的母語,像念three,孩子需伸脷發出 「th」音的同時,要捲脷發出「r」音,一點也不容易,但家長不用過分擔心,讓孩子慢慢學習就行。
拼讀生字添成功感
想改善孩子的英語發音,不少家長為小朋友報讀英語拼音課程,張子暉說﹕「0至6歲是小朋友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0至3歲的階段主要學習對音韻的敏感度,例如通過琅琅上口的英語詩歌、兒歌,培養孩子的音感,主要以聆聽及說話方式學英語,認識26個英文字母後,待孩子4歲左右,才慢慢學習拼音,進一步配合閱讀及寫作。」坊間有各式英語拼音課程,她指出,一般課程包括學習44個原音,讓學生學會原音的發音和拼合拆解技巧,以便拼讀出大部分詞彙。然而,她強調,學習英語不能單着重「說」的部分,學拼音最終目的需連結「聽」、「讀」和「寫」。「小朋友學習拼音可以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雖然他們不懂得生字的意思,但懂得拼讀出來,有一種成功感。」
唱歌看書 日常學會話
除了報讀英語拼音課程外,家長亦可從日常生活中入手,以助孩子加強英語會話。
兒歌pop up書
幼兒靠聲音、畫面刺激來學習,可播放英語兒歌、閱讀pop up英語圖書,刺激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不需先從認字和讀字着手
英語Comfort Zone
幫助孩子製造說英語的Comfort Zone,例如一起看英語兒童節目、英語圖書,營造舒適及安全的英語學習環境,令孩子覺得學習英語是有趣和開心的
不設時間表
家長不用刻意設定念英語的時間,這樣或會讓孩子對說英語感到壓力
忌中英夾雜
父母宜分工設定角色,如媽媽只說英語,父親只說廣東話,切忌中英夾雜,令孩子產生語言混淆
輕鬆閱讀
如果爸媽英語水平一般,可將教孩子讀英語的任務交由老師負責,爸媽以輕鬆的形式,跟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鼓勵他們接觸英語便可
資料提供﹕牛津大學出版社 英語教學組顧問張子暉
文﹕顏燕雯、顏紫燕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小模特兒﹕Denise
統籌:陳詠詩
編輯:鍾家寶
美術:Money
想孩子滿口流利英語,也不必走旁門左道,循正路自小培養其對英語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上營造愉快的英語語境,反而還來得實際。
發音不準 2歲前屬正常
無論說英語抑或中文,不少幼兒發音也不大準確,即使到了2歲仍會把「雪糕」念成「雪都」,「顏色」念成「顏的」。家長應如何判斷孩子是「黐脷根」抑或只是純粹學習發音的過渡期?
咬字不清原因多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高級言語治療師鄭文琦指出,很多香港人會覺得發音不清,即等於黐脷根,其實兩者未必有關。首先我們應了解何謂「黐脷根」。「脷根即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細小而半透明的帶狀或片狀結構。如果舌繫帶異常,即太緊、太短或太厚,便俗稱黐脷根,限制了舌頭的活動,令咀嚼、吞嚥及說話受影響。情况嚴重的話,醫生或會考慮以小手術處理。」但鄭文琦表示大部分孩子咬字不清非因他們舌繫帶異常,而是因為以下幾種情况,包括﹕口腔器官異常、口部肌肉協調出現問題、語音發展遲緩,或聽覺障礙而導致發音障礙。
「小朋友語音發展由牙牙學語開始,一般到5歲便成熟;然而每個小朋友的發展程度也不同,加上語音有難有易,以粵語為例,『爸』、『媽』、『婆』等字,即使年紀較小的幼兒也可輕易掌握;但一些帶有s音的字如『三』、『四』、『色』等就比較難掌握,所以若幼兒到了2歲仍未念出較難發音的字,也不用太緊張。」她說,粵語包含19個聲母、11個元音、11個複元音、6個輔音尾韻及9個聲調,每個語音都由不同的口部肌肉、聲帶的協調及發音方式組成,要小朋友全部掌握一點也不容易。
英文多「s」音較難掌握
然而,很多家長未必着緊子女的粵音發展,他們會把重點放於英語上,才會出現剪脷根學英語的新聞。為何普遍家長會覺得說英語比說粵語更難?
鄭文琦說,中英語無論在語音及音節的結構和規律也不同,例如中文字是每字一個音,但英語卻有多個音節(multisyllabic),像apple有2個音節,banana有3個音節。此外,英語有一些比中文更複雜的音節組合結構,例如star的「st」、blue的「bl」。「黐脷根很多時會影響s的發音,雖然這個音亦常見於粵語,但由於英語的音節結構比較複雜,s音的出現次數比例會比粵語多,它既可出現在開首如sun,也可出現在中間如dinosaur,甚至末端如bus,令我們說英語時,感覺上s音經常會出現,所以令家長誤以為英語發音比粵語難。但其實若小朋友真的有發音障礙,無論說英語或粵語,碰到s音時也會出現同樣困難。」
0至3歲多聽講 4歲後學拼音
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學組顧問張子暉(Adeline)發現香港小朋友說英語,就如同說廣東話一樣,經常出現懶音,例如說不清 「r」、「l」音,混淆了pray、play。「英語不是本港小朋友的母語,故常出現懶音,導師有時需要靠看他們的口形,或前文後理估計他們在說什麼詞彙。」不過,她提醒家長,英語非香港孩子的母語,像念three,孩子需伸脷發出 「th」音的同時,要捲脷發出「r」音,一點也不容易,但家長不用過分擔心,讓孩子慢慢學習就行。
拼讀生字添成功感
想改善孩子的英語發音,不少家長為小朋友報讀英語拼音課程,張子暉說﹕「0至6歲是小朋友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0至3歲的階段主要學習對音韻的敏感度,例如通過琅琅上口的英語詩歌、兒歌,培養孩子的音感,主要以聆聽及說話方式學英語,認識26個英文字母後,待孩子4歲左右,才慢慢學習拼音,進一步配合閱讀及寫作。」坊間有各式英語拼音課程,她指出,一般課程包括學習44個原音,讓學生學會原音的發音和拼合拆解技巧,以便拼讀出大部分詞彙。然而,她強調,學習英語不能單着重「說」的部分,學拼音最終目的需連結「聽」、「讀」和「寫」。「小朋友學習拼音可以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雖然他們不懂得生字的意思,但懂得拼讀出來,有一種成功感。」
唱歌看書 日常學會話
除了報讀英語拼音課程外,家長亦可從日常生活中入手,以助孩子加強英語會話。
兒歌pop up書
幼兒靠聲音、畫面刺激來學習,可播放英語兒歌、閱讀pop up英語圖書,刺激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不需先從認字和讀字着手
英語Comfort Zone
幫助孩子製造說英語的Comfort Zone,例如一起看英語兒童節目、英語圖書,營造舒適及安全的英語學習環境,令孩子覺得學習英語是有趣和開心的
不設時間表
家長不用刻意設定念英語的時間,這樣或會讓孩子對說英語感到壓力
忌中英夾雜
父母宜分工設定角色,如媽媽只說英語,父親只說廣東話,切忌中英夾雜,令孩子產生語言混淆
輕鬆閱讀
如果爸媽英語水平一般,可將教孩子讀英語的任務交由老師負責,爸媽以輕鬆的形式,跟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鼓勵他們接觸英語便可
資料提供﹕牛津大學出版社 英語教學組顧問張子暉
文﹕顏燕雯、顏紫燕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小模特兒﹕Denise
統籌:陳詠詩
編輯:鍾家寶
美術:Money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