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文端﹕泛民溫和派須打破「公提」綑綁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9日 06:35
2013年12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泛民中的溫和派政黨心裏並非不知道,「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不可能得到中央的接納,但他們仍然跟隨泛民中的激進派一起要求「公民提名」,是因為被激進派綁架,不得已而為之。這種局面很令人擔心。如果泛民溫和派不能突破「公民提名」的綑綁,特首普選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泛民溫和派需清醒認識到,激進派並不想普選成功。普選搞不成,社會愈對立,激進派的政治空間愈大,從溫和派那裏挖走的選票愈多。溫和派則不想普選夭折,不想失去相當多的中間市民支持。這是泛民中激進派與溫和派的最大區別。


激進派並不想普選成功

泛民激進派其實也知道「公民提名」不具有可行性。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今年9月在給公民黨黨魁梁家傑的回覆中已明確指出:「就行政長官普選時候選人提名辦法而言,《基本法》第45條已明確規定『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並無其他選項。」張曉明毫不含糊地指出:「『公民提名』漠視《基本法》明文規定,誠不攻自破之說。」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時也明確指出,《基本法》這個憲制性法律把提名權只授予了提名委員會。中央官員的一再表態清楚說明,「公民提名」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既然此路不通,泛民激進派為何又死抓住不放?道理很簡單,「公民提名」不僅可以佔據「道德高地」,爭取話語主導權,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來綁架整個泛民陣營。事實也已說明了這一點。前一段時間,激進派的前衛組織學民思潮向泛民各個政黨「逼宮」,強迫簽署支持「公民提名」的約章,企圖用「公提」將所有泛民政黨綑綁在一起。最近,泛民激進派的人民力量對在「公民提名」問題上態度有所鬆動的民主黨大肆攻擊,目的顯然是不容泛民中的溫和力量在「公提」問題上「離隊」。


如溫和派不能突破「公提」綑綁

面對激進派的綑綁,溫和派有兩種選擇:一是任由激進派綑綁,在「公提」的爭拗中自生自滅;二是突破「公提」綑綁,為普選尋求一條生路。如果溫和派不能突破「公提」的綑綁,將會產生兩種後果:


第一個後果是政改諮詢嘥時間。「公民提名」於法無據,特區政府不會採納,連上報中央的機會都沒有,討論只能是徒勞無功。如果泛民綑綁要求「公民提名」,只會使政改諮詢糾纏於無意義的爭拗,而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卻不能得到理性深入的探討。這將會浪費5個月的諮詢時間。


第二個後果是普選必然夭折。《基本法》明文規定,政改方案「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在現有的立法會70個席位中,泛民佔有27席,比否決普選方案所需的三分之一議席即24席還要多出3席。擁有足以否決普選方案的關鍵少數票的泛民,實際上掌握了為普選「把關」或「放行」的權力。過去的經驗顯示,一旦泛民激進派綑綁了泛民中的溫和力量,政改必然一拍兩散、原地踏步,2005年政改失敗就是一個負面的例子。如果整個泛民陣營被中央不可能接受的「公提」綁架,到時,特首普選方案將逃不脫胎死腹中的命運。


實際上,泛民中的溫和人士還是希望有普選的,而且特首普選方案有許多問題需要泛民人士參與進行實質性的討論,包括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人數是多少,選民基礎是否擴大、如何擴大,提名委員會如何產生,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採用什麼樣的程序,普選行政長官的投票如何安排以至任命行政長官的程序與本地立法的銜接、行政長官的政黨背景等。正如中聯辦張曉明主任所說,設計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况、具有香港特色的普選制度,需要每一位議員發揮聰明才智,進行再創造。如果泛民溫和派一直像現在這樣被「公提」綁架,怎麼有可能發揮聰明才智與各方溝通,協商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選方案?落實特首普選,泛民溫和派有一份責任,切莫令全港市民失望。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