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南觀察﹕「毒玩具」執法難 澄海官被召無言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2日 06:35
2013年12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質檢總局首次就產品質量約談五個城市,廣東澄海成為「箭靶」。該市的玩具業問題叢生,今年初再在央視曝光後,國家質檢總局派員檢查,澄海市官網6月份還說質檢官員滿意,日前被約談,足見問題沒有改善。官員自然要打50大板,但澄海玩具業抱團經營,反過來變成抗拒政府管理的力量,也是問題的癥結。


醫療廢膠混原材料

澄海玩具成為潮汕地區的品牌,是全國玩具業的半壁江山,年銷售額達到70億元,出口100多國,僱用10萬多員工,成為該市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央視連續兩年在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報道,澄海玩具所用的材料部分是循環再用的「二料」,但原材料則是來自廢品甚至是醫療塑料垃圾,由此生產出來的玩具被稱為「毒玩具」。去年曝光後,央視今年回訪,情况沒有改善。


國家質檢總局從多方面把關,突擊巡查,加强抽驗,召回產品。這次高調約談5個城市的官員,責令改善。但澄海市官員則喊冤,全部3000多家企業,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只有10多家,超過千萬元的也只有百多家,其餘都是過於分散的小作坊,檢查的難度甚大。


集體抗法破壞形象

無力整治是官員的無能,難以管理只是推諉責任,更不能接受的是謊報軍情,企圖瞞天過海,最後被北京約談,成為笑柄。潮汕人抱團是傳統,沒有品牌只能做來料加工賺取蠅頭小利的情况下,抱團經營創造集體品牌是積極作用,但抱團集體抗拒管理,視國家法規如無物,則成為破壞整體形象的消極因素,殊不知澄海生產的玩具成為毒玩具的代名詞,澄海以至中國的集體利益都會受到損害。目前已經到了考驗澄海官員以及整個行業的重要時刻。


阮紀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