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世一公司 老員工揭長情之謎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3日 21:35
2013年12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時下的年輕人大都認為「魚唔過塘唔肥」,工作做不長久,抱騎牛揾馬的心態轉工,但上一輩的打工仔,卻一份工打足一世,有人視公司為家,有人視公司為另一半,退休後仍留戀公司。長情員工的背後,是公司善待及尊重員工,才能贏得員工以忠心回報。正如婚姻,雙方要不斷溝通,適應對方的需求,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


管蜆殼人事43年 當公司另一半

65歲的李玉成(David),曾擔任能源公司蜆殼的人力資源統籌經理,做了逾43年的人事工作,人如其名,「玉成他人好事」是他的任務,即為公司聘請優秀人才,協助員工獲得發展,多年來最大的欣慰,就是看着一班員工在公司得到成長。雖然已退休,但他熱愛工作,又不捨得同事,故以項目形式返回工作崗位,繼續溝通高層與員工,成就他人好事。


二戰父滯星 公司助渡難關

David的父親李滿庭曾是蜆殼的工程師,1937年父親正在儲油船上工作,目的地是新加坡,但中途被日本轟炸機空襲,於是被日軍俘虜,正要被拉去監獄,掙扎之際,父親的蜆殼工作證件跌在地上,日軍發現他是工程師,才安排他在新加坡一間船廠工作,免卻了牢獄之災。隨後父親滯留在新加坡長達6年,與家人失去聯繫,好在工作的船廠與蜆殼有合作關係,蜆殼安排員工與李滿庭定期會面,然後向家人傳達消息。David指那6年雖然父親沒有在蜆殼工作,但蜆殼亦照發薪水予母親,支持一家渡過難關。


因員工需長期出海,蜆殼為了令家屬更了解員工的工作內容及環境,不時會舉行家庭派對日,當年4歲的David,前往觀塘油庫參加派對,那時觀塘十分荒蕪,要靠專船到皇后碼頭接送。派對上的魔術表演、糖果與禮物讓他過了愉快的一天,也令他對蜆殼產生了一種嚮往與親切感。待他22歲踏入社會時,第一份工就加入了蜆殼,負責海員招募與培訓。


97年回歸前,蜆殼不少員工選擇移民,當時的人事部總監見無法挽留,便親自周遊列國,去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國的蜆殼公司,希望他們能聘請移民到當地的香港員工,有超過20名員工移民之後都獲當地蜆殼聘請,幾年後,亦有約30名坐完「移民監」的員工回流香港,重返蜆殼工作。


近來社會熱議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David指出,蜆殼每年會針對這個問題向員工做一次不記名意見調查,統計後再針對員工壓力大的部分進行個別討論。在蜆殼,女職員生育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請無薪假,亦有女員工的丈夫需被外派到紐約公幹9個月,公司於是批准她在紐約以「home office」形式工作9個月,其間薪水照出。他形容公司為自己的另一半,而公司對員工的尊重與照顧,讓他43年來忠心如一,「正如婚姻關係要雙方不斷溝通,員工與公司亦需要溝通,適應對方的需求,關係才能長遠維繫」。


明報記者 田青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