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日修防衛大綱與釣島新形勢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3日 06:35
2013年12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爭議仍未平息之際,安倍政府上台後加速制定的新《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日前出爐。耗資24.9萬億日圓龐大預算的該計劃是徹頭徹尾的擴軍計劃,除了是明明白白地以中國為假想敵外,最大的特徵是緊緊地將日本與美國綁在一起,企圖以「美日共同應對」的形式,強化對「南西諸島」的防衛。


日本首次制定防衛大綱是在冷戰時期的1976年,其後曾修訂過3次,而這次修訂的目的,毫不含糊地擺明是要「牽制中國」,應對的範圍包括空中及海上,矛頭直指中國近期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及在釣魚台海域「常態化巡邏」的中國海警船。


這項計劃最受矚目的是強化對空中的監控能力。除了設在沖繩縣首府那霸市的航空自衛隊基地將由目前的一個聯隊翻倍,增添約20架F-15戰機外,日本也計劃採購無人飛機、適合短距離起飛及垂直降落的MV-22型「魚鷹」傾斜旋翼式作戰飛機,還有較早前已向美國表明購置RQ-4「全球鷹」,這些購置計劃一旦落實,將使日本航空自衛隊具備過去從未有過的強大滯空能力,對中國確切執行「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而在進一步強化釣魚台及東海海域的防衛能力方面,計劃指出日本將新建兩艘神盾級飛彈驅逐艦,使海上自衛隊所配備的神盾艦的數量增至8艘。


由於日本此項大規模擴軍計劃中的軍機與軍艦購置部分大多是向美國購買,使該擴軍計劃非常巧妙地將美國綁在一起。而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爭議的驅使下,基於軍需利益上的考量,美國欣然接受日本新防衛大綱的可能性大增,此舉也將促成駐沖繩美軍基地與日本自衛隊的進一步合作,使中國進一步在釣魚台施展「維權」行動增添新的壓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