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有兩個兒女,大女13歲,小兒才剛1歲。多年來,女兒一直是我們的寶貝,但自從意外懷孕、去年誕下兒子後,與女兒的關係大不如前。她妒忌我們對弟弟的照顧(因懷孕來得太突然,故一直沒好好處理女兒的感受),我和丈夫確實少了時間去關心她及溝通,加上她適值青春期,愈來愈不聽話,我們應做些什麼去修補關係?
母親形容平日與13歲女兒的感情很好,如這形容是客觀事實,現在因為弟弟的到來而令雙方關係有變,其實只是反映出母親本身在懷孕及照顧1歲小兒時情緒波動及緊張,沒有心力去回應大女,令雙方有很大的距離。
或因父母情緒不穩
大女兒也許不想與媽媽有距離,可是當媽媽情緒波動時,連女兒都會不敢親近,因13歲的她根本不懂回應母親因照顧初生弟弟而感到緊張的這個事實,尤其當過去這麼多年大家都有着平穩關係的時候。個案中的母親想修補與女兒的關係,像是女兒與她距離遠了,但客觀來看,父母要想想,女兒的難溝通是源自弟弟的來臨而令她覺得與父母難交往,抑或是父母本身都要面對一個突如其來的轉變,重新照顧初生弟弟,彼此都辛苦,在情緒及心情上都無法去調校,令女兒無法走近他們?
予空間多溝通改進關係
如以上所說,問題焦點不是在長女身上,或是如何與她修補關係,而是父母如何平穩自己的情緒,以適應轉變。照顧一個初生嬰孩,的確要花很多力氣及時間,令人非常疲累,或者父母這刻未有精神及時間去聆聽長女的需要。反過來說,如果父母適應不錯,情緒穩定,而現時家庭多了一位成員,焦點要落在如何與女兒溝通,要嘗試明白她現時的感受、學習與她溝通及相處。
總括來說,當家長面對很大壓力,青年人是很難去回應的,很多時會倉促認為女兒不聽話,如果能給予對方多些空間,關係可能會較好。
資料提供﹕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九龍)高級培訓及輔導顧問(註冊社工)葉麗貞
母親形容平日與13歲女兒的感情很好,如這形容是客觀事實,現在因為弟弟的到來而令雙方關係有變,其實只是反映出母親本身在懷孕及照顧1歲小兒時情緒波動及緊張,沒有心力去回應大女,令雙方有很大的距離。
或因父母情緒不穩
大女兒也許不想與媽媽有距離,可是當媽媽情緒波動時,連女兒都會不敢親近,因13歲的她根本不懂回應母親因照顧初生弟弟而感到緊張的這個事實,尤其當過去這麼多年大家都有着平穩關係的時候。個案中的母親想修補與女兒的關係,像是女兒與她距離遠了,但客觀來看,父母要想想,女兒的難溝通是源自弟弟的來臨而令她覺得與父母難交往,抑或是父母本身都要面對一個突如其來的轉變,重新照顧初生弟弟,彼此都辛苦,在情緒及心情上都無法去調校,令女兒無法走近他們?
予空間多溝通改進關係
如以上所說,問題焦點不是在長女身上,或是如何與她修補關係,而是父母如何平穩自己的情緒,以適應轉變。照顧一個初生嬰孩,的確要花很多力氣及時間,令人非常疲累,或者父母這刻未有精神及時間去聆聽長女的需要。反過來說,如果父母適應不錯,情緒穩定,而現時家庭多了一位成員,焦點要落在如何與女兒溝通,要嘗試明白她現時的感受、學習與她溝通及相處。
總括來說,當家長面對很大壓力,青年人是很難去回應的,很多時會倉促認為女兒不聽話,如果能給予對方多些空間,關係可能會較好。
資料提供﹕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九龍)高級培訓及輔導顧問(註冊社工)葉麗貞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