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共同社檢視了過去一年安倍落實政綱的情况,顯示其努力的目標仍在半途。安倍透過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刺激股價上揚,但經濟未完全復蘇;至於外交及國安方面,安倍為了吸引保守派而調整主張,敏感議題時有出現。共同社形容,回顧2013年,可謂「期待與不安交織,安倍突顯保守色彩」。
大舉印鈔 帶動日股屢創新高
安倍去年競選時提出落實以貨幣寬鬆、財政擴張、結構改革這「三支箭」為核心的「安倍經濟學」,令日本擺脫通縮及日圓高企,達至名義經濟增長3%。他一上任便向日本央行發出「印鈔通牒」。日央行今年1月宣布將通脹目標定於2%,4月則決定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在兩年內向市場提供兩倍資金。
安倍經濟學實施一年最大成效是造就日股迭創新高、日圓匯價跌至5年低位,然而日本實體經濟受惠程度則日益受分析家質疑。日本今年首三季經濟增長分別為4.1%、3.8%與1.1%,呈放緩走勢,不斷累加的巨額政府債務亦為中長期日本經濟走勢埋下重重隱患。
安倍將於明年初公布促進民間企業投資的具體計劃,並計劃推出產業競爭力強化法等法案,這些結構改革將是衡量其經濟政策成敗的決定因素。
安倍經濟學的強心針作用衰減,跟其施政重心的轉移幾乎同步。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獲勝後,安倍將施政重心轉向安保和軍事方面。他在本月已按政綱計劃,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甚至更進一步,在國會強行通過旨在嚴懲泄密的《特定秘密保護法》。安倍政府亦正與專家開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相關討論。
強推保密法 改憲動作趨低調
至於被安倍視為「畢生事業」的修憲問題,由於受輿論及執政盟友公明黨反對,改憲動作轉趨低調,暫未提出透過公投確認修憲程序。
能源政策方面,自民黨選前承諾在3年內決定是否重啟核電站,並決定10年內的電源構成政策,但在上台後安倍政府至今未明確制定能源政策的基本方案,而直接將核電視為「重要的基礎能源」,並考慮逐步重啟核電站,違背「令日本成為不依賴核電的社會」的目標。面對民間反對聲音,安倍將要就核電問題作出艱難判斷。
(綜合報道)
大舉印鈔 帶動日股屢創新高
安倍去年競選時提出落實以貨幣寬鬆、財政擴張、結構改革這「三支箭」為核心的「安倍經濟學」,令日本擺脫通縮及日圓高企,達至名義經濟增長3%。他一上任便向日本央行發出「印鈔通牒」。日央行今年1月宣布將通脹目標定於2%,4月則決定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在兩年內向市場提供兩倍資金。
安倍經濟學實施一年最大成效是造就日股迭創新高、日圓匯價跌至5年低位,然而日本實體經濟受惠程度則日益受分析家質疑。日本今年首三季經濟增長分別為4.1%、3.8%與1.1%,呈放緩走勢,不斷累加的巨額政府債務亦為中長期日本經濟走勢埋下重重隱患。
安倍將於明年初公布促進民間企業投資的具體計劃,並計劃推出產業競爭力強化法等法案,這些結構改革將是衡量其經濟政策成敗的決定因素。
安倍經濟學的強心針作用衰減,跟其施政重心的轉移幾乎同步。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獲勝後,安倍將施政重心轉向安保和軍事方面。他在本月已按政綱計劃,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甚至更進一步,在國會強行通過旨在嚴懲泄密的《特定秘密保護法》。安倍政府亦正與專家開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相關討論。
強推保密法 改憲動作趨低調
至於被安倍視為「畢生事業」的修憲問題,由於受輿論及執政盟友公明黨反對,改憲動作轉趨低調,暫未提出透過公投確認修憲程序。
能源政策方面,自民黨選前承諾在3年內決定是否重啟核電站,並決定10年內的電源構成政策,但在上台後安倍政府至今未明確制定能源政策的基本方案,而直接將核電視為「重要的基礎能源」,並考慮逐步重啟核電站,違背「令日本成為不依賴核電的社會」的目標。面對民間反對聲音,安倍將要就核電問題作出艱難判斷。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