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從傳統報刊到網上媒體,言論紛陳,似乎一件事就有十種可能的說法。莫說一般讀者,就連經常留意評論的筆者,有時候也讀得焦頭爛額。不習慣這個網絡評論年代的年長讀者,就可能覺得這個社會紛亂擾人。至於大部分市民,平常工作繁重,還哪有空去處理這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意見呢?那就不如索性讓腦袋停頓一下,只求有頓安樂茶飯。應付中學通識的師生,如果不能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只能抓住一些所謂的考試技巧,就各方立場平衡一下,然後隨意挑個立場說項。
想來筆者擔任本版「周末新觀點」已六年有多,我究竟提出了多少新觀點供各位茶餘飯後討論過,以至留在各位腦海內呢?如果有讀者竟然記得這裏的片言隻語,已是作者至福的時間。無論如何創新的觀點,口沫轉瞬即逝,文字不帶走一片雲彩。在這個網絡年頭,人人也可當評論家,社交媒體一邊擴張,報刊評論版卻愈來愈難經營。無他,大家其實不太願意閱讀與聆聽他人說話,卻相當樂於透過說話與寫字來表達自己。如果每個人都是夜空的星星,那麼每顆星星都想成為最受矚目的太陽。
現代文字獄的誕生
評論家宇野常寬在《日本文化的論點》(2013年)就明言,我們現在可是人類有史以來寫字打字最多的年代。各位想一下每天你在智能手機與電腦打多少字?各位如果社交生活暢旺,可能每天得打上幾千字呢。現代情報文字獄的特色,是寫字的人多,閱讀的人少。如果你習慣用Twitter、facebook,情報如雪片飛來,眼睛過濾比腦袋接受來得快。情報評論家濱野智史在與宇野常寬合著的《希望論》(2012年)中稱這個社交互聯網為「夜的世界」,用以對比大眾媒體的「晝的世界」。
如是者,這幾年的眾聲喧嘩,也不過是傳統報刊的輿論不再如日方中,令平常不可見的點點微弱意見光芒綻露,在夜幕低垂之後,編織成一幅令人暈眩的星空。這些觀點如浩瀚繁星,習慣了生活在大眾媒體、教育系統與凡事「非政治化」的政治光害的人,在第一次踏足夜空的時候,想必被這片言論星空所震懾。
溝通人的燒身幻想
熟悉天文學的人都知道,看似浪漫的星空,都不是那麼和平。遠望看似微弱的意見星光,都是一個個太陽熾烈地燃燒自己所發出的光與熱。每個熒光幕所反照的光點,背後都是稱為「自我」的個體,在無限的虛空中閃耀着,證明着「自己」在浩瀚宇宙中的微弱存在。這些言論背後,都是一種燒身幻想,表現出自我與個性。
而且,網絡宇宙還充滿攻擊與怨恨,偶然還引爆各種話題。日本就把這些惹來大量謾罵與關注的網絡事件,稱為「炎上」。濱野智史在朝日新聞評論(11月28日)就索性借用阿蘭特的有名概念稱「炎上為凡庸的惡」。他認為網絡論壇的憎恨言論與攻擊,其實是我們這些以服務業與知識型為主的後工業社會的必然之惡。他認為當代財富的來源不是來自物品,而是溝通。在感情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各位每天感情勞動與溝通之下自然吃掉不少怨恨,網絡就成為最有效排解情緒的地方,人人也能在網絡上當半澤直樹十倍奉還。
一方面我們透過言論與觀點突出自我,但另一方面卻幻想燒身的光芒能吸引他人的注目,得到承認。我們渴求溝通,卻墮入炎上的謾罵地獄。或者筆者能做的不是提供什麼新的觀點,而是用神話串連繁星之間,替這篇言論夜空譜上坐標,以星座為我們的社會找尋方向。祝願讀者新年快樂。
想來筆者擔任本版「周末新觀點」已六年有多,我究竟提出了多少新觀點供各位茶餘飯後討論過,以至留在各位腦海內呢?如果有讀者竟然記得這裏的片言隻語,已是作者至福的時間。無論如何創新的觀點,口沫轉瞬即逝,文字不帶走一片雲彩。在這個網絡年頭,人人也可當評論家,社交媒體一邊擴張,報刊評論版卻愈來愈難經營。無他,大家其實不太願意閱讀與聆聽他人說話,卻相當樂於透過說話與寫字來表達自己。如果每個人都是夜空的星星,那麼每顆星星都想成為最受矚目的太陽。
現代文字獄的誕生
評論家宇野常寬在《日本文化的論點》(2013年)就明言,我們現在可是人類有史以來寫字打字最多的年代。各位想一下每天你在智能手機與電腦打多少字?各位如果社交生活暢旺,可能每天得打上幾千字呢。現代情報文字獄的特色,是寫字的人多,閱讀的人少。如果你習慣用Twitter、facebook,情報如雪片飛來,眼睛過濾比腦袋接受來得快。情報評論家濱野智史在與宇野常寬合著的《希望論》(2012年)中稱這個社交互聯網為「夜的世界」,用以對比大眾媒體的「晝的世界」。
如是者,這幾年的眾聲喧嘩,也不過是傳統報刊的輿論不再如日方中,令平常不可見的點點微弱意見光芒綻露,在夜幕低垂之後,編織成一幅令人暈眩的星空。這些觀點如浩瀚繁星,習慣了生活在大眾媒體、教育系統與凡事「非政治化」的政治光害的人,在第一次踏足夜空的時候,想必被這片言論星空所震懾。
溝通人的燒身幻想
熟悉天文學的人都知道,看似浪漫的星空,都不是那麼和平。遠望看似微弱的意見星光,都是一個個太陽熾烈地燃燒自己所發出的光與熱。每個熒光幕所反照的光點,背後都是稱為「自我」的個體,在無限的虛空中閃耀着,證明着「自己」在浩瀚宇宙中的微弱存在。這些言論背後,都是一種燒身幻想,表現出自我與個性。
而且,網絡宇宙還充滿攻擊與怨恨,偶然還引爆各種話題。日本就把這些惹來大量謾罵與關注的網絡事件,稱為「炎上」。濱野智史在朝日新聞評論(11月28日)就索性借用阿蘭特的有名概念稱「炎上為凡庸的惡」。他認為網絡論壇的憎恨言論與攻擊,其實是我們這些以服務業與知識型為主的後工業社會的必然之惡。他認為當代財富的來源不是來自物品,而是溝通。在感情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各位每天感情勞動與溝通之下自然吃掉不少怨恨,網絡就成為最有效排解情緒的地方,人人也能在網絡上當半澤直樹十倍奉還。
一方面我們透過言論與觀點突出自我,但另一方面卻幻想燒身的光芒能吸引他人的注目,得到承認。我們渴求溝通,卻墮入炎上的謾罵地獄。或者筆者能做的不是提供什麼新的觀點,而是用神話串連繁星之間,替這篇言論夜空譜上坐標,以星座為我們的社會找尋方向。祝願讀者新年快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