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伊院內科「滿瀉」 等40小時上房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8日 22:35
2013年12月28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連兩日聖誕假期遇上氣溫下降,各公院急症室有近1.2萬人求診,其中伊利沙伯醫昨中午內科病牀使用率達138%,病人要滯留急症室,急症室大廳、入口處及通道都擠滿輪候上房的病牀,病牀之間幾乎無空隙。在苦候的人潮中,85歲有中風迹象的婆婆通宵呆等至昨晚,另有發燒心臟病老翁等了25小時才能上病房,而輪候時間最長個案已等了40小時。


醫管局昨公布,一連兩日聖誕假期(25及26日)共有11,726人次往各主要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平均每日求診人次較平日增加3.7%,其中屯門醫院求診人數最多,平均聖誕假每日有566人次,較平日增加0.6%,其次的聯合醫院有523人次,較平日增加4.7%。


伊院內科使用率138% 盼市民諒解

雖然伊利沙伯急症室在聖誕期間的求診人數微跌0.9%,即487人次,但該急症室昨擠滿了病人。據伊院資料,其急症室昨早平均每小時有32人求診,等候入住內科病房的最長時間達40小時,至昨中午,內科病牀使用率為138%。對於病人久候,該院盼市民體諒,稱輪候期間病人仍得到適切治療。


本報記者昨午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大堂、覆診等候區、候診區及觀察房密密麻麻擺放了逾70張病牀,其中大部分是等候上病房的病人。除臥牀者,還有數名坐輪椅的患者正等上病房。


至昨傍晚6時,不斷有人經救護車進入伊院急症室,一度要等候逾15分鐘才能得到分流。原本未被「徵用」的大廳至候診區通道,約於昨6時開始放了約5、6張牀,以安置剛剛經救護車入院的病人,等候分流及醫生診斷。


老婦疑中風 逾20小時未上房

在急症室等候的黃女士表示,前晚發現85歲的母親語無倫次且血壓偏高,前晚約10時許送到急症室後,醫生指其母有中風迹象,要到內科病房留院治療。不過,黃母在大廳等候逾20小時,其間護士曾到來幫她做身體檢查。由於牀貼牀幾乎無空隙,黃女士只站在牀尾照顧母親,而其母持續神志不清、思維混亂,且大廳環境嘈雜,多次因煩躁要求出院。


心臟病翁發燒 苦候25小時

黃女士指出,前晚醫生估計其母大約昨午2時可以入病房,但至昨晚7時仍在大廳等候。黃女士估計母親入夜後都未必能上病房,擔心自己晚上離開後母親無人照顧,「(急症室)實在太多人,姑娘都照顧唔到咁多」。


70歲的羅先生昨晚7時發燒入院,他今年端午接受了「通波仔」手術,昨晚突然發燒及嘔吐,入院後經醫生診斷需要留院,因內科病房爆滿,他在急症室大廳等候數小時後轉入觀察房牀位,其間家人擔心其病情惡化,昨下午曾幾次要求詢問醫生是否可轉入私家醫院。


其妻子稱,護士只回覆醫生正忙,又說「如果轉院過程中凍親,可能條命都保不住」。羅太追問何時可上病房,護士只答不確定,「幾日都有可能」。至下午5時許,醫院通知可以上病房,把羅先生的病牀推至觀察房走廊位等候,至8時許才獲安排上房,足足等了25小時。


為紓緩擠迫情况,伊院本月中開設16張牀的病房接收中風病人,另九龍東的36張療養及復康病牀會在下月歸還伊院所屬的九龍中聯網。


蔡堅:普通科預約制增急症壓力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指出,醫管局把普通科門診改用電話預約,但傷風感冒不似糖尿病等長期病患可預約,因此這是十分愚蠢無知的做法,預約看門診是導致急症室「迫爆」原因之一。他說急症室有不少傷風感冒病者本應到普通科門診,醫管局應預留部分普通科門診供病人臨時求診,免增加急症室壓力。


明報記者 田青青 談誦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