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警察國家人民無私隱 世界期待更多斯諾登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9日 06:35
2013年12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當2013年將盡的時候,斯諾登在他的「聖誕文告」再次來到世人面前。這位正在俄羅斯生活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員在短片說,喬治奧威爾的《1984》的「老大哥」,難以與今天警察國家的監控相比,人們的一切私隱在「國家安全」之下棄之如敝屣,剛出生的這一代對何謂私隱毫無概念,用斯諾登的話來說,是「我們口袋裏的探測器,跟隨着我們走南逐北」。


美政府明顯犯錯

各國卻拿它沒法

2013年最矚目的國際新聞是斯諾登披露美國官方竊聽醜聞,在國家安全的幌子下,保安部門為所欲為,比《1984》的處處攝影機和收音器更厲害:美國歐洲亞洲的平常百姓達官貴人,發出電郵的同時,電腦另一端已有人翻閱方才寫下的內容紀錄,人們的電話成為監聽部門主攻目標,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通話就這樣被美國情報部門長期監聽。被竊去的不僅是人們想什麼或做什麼的私隱,還有大量國家機密。


斯諾登把美國及其盟友的竊聽醜惡公諸於世,國際社會冒現恐慌,原來美國及其竊聽集團的手,伸到人類最後防線的個人私隱。然而,美國不僅沒有公開道歉,更惡人先告狀,稱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國家安全。其後的證據顯示,美國官方部門的批核竊聽過程也極為兒戲,一條龍從審核到執行都無法無天。


就從侵犯個人私隱而言,美國政府此舉已是明顯違法,可是全世界就是對美國無力制裁,根據斯諾登的披露,中國內地及香港都是美國竊聽的受害者,可是中港兩地似乎對美國一籌莫展,其他國家也多如是。美國只拋出幾個所謂改革方案,就把問題輕輕帶過,看來人們失去的公義可以追回來的機會不大。


不能追回來,不僅是美國霸權施壓的緣故,而是客觀上各國都可能對本國國民及外國做着同一事情,為免引火焚身,這種所謂「追究」和「譴責」都是走過場的戲,完了就算。然而回到事件的核心,斯諾登在受訪及自白時不止一次說過,美國國安部門的竊聽違反憲法精神。美國憲法的精神在於We the People(吾等人民),這就是說,斯諾登揭露的是美國政府違反與人民訂立的契約,屬於反人民行為。其實,斯諾登揭露的僅僅只是美國及英國的惡行,其他國家尤其是極權國家滿街錄影鏡頭及國安人員的竊聽和干擾,同樣是反人民行為、同樣令人深痛惡絕,人們等待更多的斯諾登勇敢地站出來。


傳媒角色舉足輕重

監察政府報道醜聞

斯諾登事件揭示了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在國家安全與個人私隱之間,應當如何掂量?斯諾登曾說他「不是想推翻美國國家安全局」,應讓社會討論應否改變現狀。這將會是漫長而極可能無法得出皆大歡喜結論的討論,但最低限度,可以讓社會在討論過程中得到更多資料,之後再作決定。


此外,在懸疑未定的混沌時代,能夠對國安部門濫權起到監察作用的是傳媒。斯諾登最近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指出他的「任務已達」,傳媒已經「發揮應有功能」報道事件,引起討論,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沒有白費。旨哉斯言,傳媒在斯諾登以及更早時的維基解密事件扮演了重要角色,那是把資訊公開,引起公眾關注討論,從而帶出監察作用。


斯諾登事件對舉世起到的示範作用,在於有人敢為正義挺身而出,亦在於傳媒不怕犯險觸碰國家安全報道醜聞。部分美國傳媒在斯諾登事件初期,囿於國家安全猶豫再三,不僅失去了好新聞,也失去了傳媒根本的監察功能。歲末回望,事件輸家除了美國政府,也包括一些畏首畏尾的傳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