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債務風險 存民粹隱患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9日 06:35
2013年12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從國家審計署進駐各地展開審計,到地方債控風險首度被中央經濟工作會單列在六大任務之中,官方近期提升了對地方債務的預警層級。除了化解存量債務的隱憂,如何避免民粹主義干擾大眾福利預期、推高政府未來支出需求,從而導致巨大的債務增量,似乎更加關鍵。


地方債務或超20萬億

自8月1日開始,國家審計署開始對各省市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有消息顯示,相關審計工作已經進入尾聲,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央政府債務的規模分別在20萬億和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


中國社科院日前通過對現有資料的匯總,推算出2012年末,中國中央和地方加總後的債務為27.7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53%。這顯示上述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除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和銀行的壞帳風險,債務問題事實上大大降低了中國經濟的運轉效率。社科院測算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的債務規模達到111.6萬億元,佔當年GDP的215%。


這一資料被認為是M2高企而市場缺錢的重要原因。大量貨幣供應被用於償還債務利息,造成資金空轉,實體經濟卻感到口渴。


資產存量覆蓋債務缺口

雖然地方債存量上升,但中國對於債務的敏感性要小於西方國家。這源於政府定位的不同。


相比於一些西方城市政府只能依靠財政收入來填補債務缺口的情况,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的中國地方政府過去幾年積累了大量的資產。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透露,從2011年情况看,按寬口算,中國主權資產減去主權債務後,還有87萬億元的淨值。即使考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變現能力差等因素後,窄口徑的主權資產淨值為21.6萬億元。這表明中國短期發生主權債務風險的可能性很低。


不過,在官方轉變政府職能、期盼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導向下,未來中國的主權資產可能出現下降,無法覆蓋債務。雖然資產淨值為負在美國、英國等國均是常態,但對於中國而言,這一變化所造成的心理衝擊,將成為防控債務風險的一大挑戰。


民粹隱患 須高度警惕

除了化解當前的存量,如何避免民粹主義改變大眾福利預期,推高政府負債也是官方須考慮的問題。


伴隨着人口老齡化和市民化的推進,官方福利支出的需求也同步擴張。社科院測算,僅養老金一項,如果不改革現有體系,到2050年職工養老金累計缺口佔當年GDP的比例達到91%。


無論是近期北京地鐵漲價的討論還是公共假日安排的爭議,民粹主義的影子都已經有所浮現。在改善生活這一無可辯駁的要求下,各方對政府支出的要求只漲不跌,且沒有上限。


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此前在分析金融危機原因時就明確提出,民粹主義承諾改變大眾的福利預期,其效果是極其負面的腐蝕劑。


他提醒,超出收入能力的過度財政負債和福利主義會相應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政府和民間相互影響,其破壞力在目前歐債危機中已得到充分體現。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