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赴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梁振英會面時說,中央政府在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的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希望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按照《基本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為順利實現行政長官普選打下基礎。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演繹「務實討論」的意思為理性討論、不堅持一己立場。我們認同「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的方針,但必須指出,建制派和泛民主派都要按這方針探討普選方案,雙方都要有所讓步,最終才有機會凝聚共識,達成普選。
對於建制派人士來說,泛民政黨若堅持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就是不務實的做法,因為《基本法》規定的提名程序是由提名委員會提名,而提委會的組成則要參照現時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表面看來並不符合《基本法》的表述,泛民人士可以嘗試把公民提名納入為提委會提名程序的一部分,但未必能說服建制派和北京接受,泛民政黨和議員若堅持普選方案非有公民提名元素不可,則政改達成共識的機會就很渺茫。因此,從建制派人士的角度看,堅持公民提名不是務實討論的做法。
不過,從泛民人士的角度看,建制派一味反對泛民的普選主張,卻遲遲拿不出一套令港人信服的普選方案出來,也不是理性務實的做法。公民提名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北京官員屢屢強調特首人選要愛國愛港、不和中央對抗,但何謂愛國、何謂對抗,沒有人能說出一個所以然,只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言而喻的,泛民支持者自然擔憂日後提委會將用這條抽象的政治準則,把北京不喜歡的候選人篩走,令普選成為建制派人士壟斷的鳥籠選舉,所以泛民人士才會提倡公民提名,以此抗衡可能出現的政治篩選。如果建制派人士能夠提出一個低門檻、少篩選的方案,讓建制與泛民陣營中受市民歡迎的參選人都能入閘,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擇,則公民提名就並非必要。既然說理性討論、務實討論,建制派在提名門檻上可否寸步不讓?
由於政改的諮詢工作才剛開始,估計要到2014年末各界才會就政改方案進行最後階段的談判協商,我們並不預期建制派或泛民主派在現階段就有重大讓步,例如建制派提出讓泛民參選人保證入閘的提名安排,或者泛民人士提出放棄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不過,我們希望兩方陣營保持克制,不要把讓步的空間封殺,令自己日後失去迴旋的空間,以致最終無法按照大多數港人的意願達成妥協。
泛民勿綑綁公民提名
建制莫押注極端方案
泛民人士可以堅持雙軌甚或三軌的提名方案,即既有提委會提名,也有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但不應押注在非有公民提名不可,沒有公民提名就拉倒不談的立場上,個別泛民政黨縱使持這樣的立場,泛民內的主流政黨也不應被綑綁在這種立場上。同樣道理,建制派政黨也不應開出泛民毫無機會入閘、中央可透過操控提委會過半數成員任意篩走任何候選人的機制,這種方案對北京來說固然是安全系數百分百,但現實上是不可能獲得廣大香港市民支持的,也不可能在立法會內拿到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實施。有建制派人士提出這樣的方案作為談判叫價,是不足為奇的,但建制派內的主流政黨必須保持清醒,理性謹慎,與這類極端方案保持距離,提出一些較具彈性的、泛民參選人也有機會入閘的方案,作為一籃子可供考慮的方案,這樣才能為稍後的談判與協商提供理性務實的討論基礎。
普選倘真落實
佔中自然消弭
展望2014年,除了特首普選的提名安排,佔領中環運動的發展和動向,也是牽動各方神經的重大政治事項。其實,處理佔中問題與處理普選安排並無區別,關鍵也就是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策動佔中人士的目標是落實真普選,只要特首普選安排最終有共識,獲香港市民普遍接受,在立法會內也取得三分二以上議員支持,佔中運動就會自動消失,就算有個別政界人士堅持繼續搞,也不會得到廣泛的民眾支持,注定不成氣候。反過來說,如果普選安排最終達不成共識,中央對港人的莊嚴承諾不幸落空,佔中運動就很難避免,就算不在中環,也可能在金鐘政府總部或其他地區,出現大規模和長時間的民眾集會示威活動,令特區政府的管治變得舉步維艱。因此,要化解佔中對香港政經前景的威脅,正確的對策不是天天叫口號反對佔中,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提出的「務實討論、凝聚共識」方針,這個方針必須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共同遵守和履行,才能讓香港的政改找到出路。
【政改與管治系列之四•逢周一見報】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對於建制派人士來說,泛民政黨若堅持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就是不務實的做法,因為《基本法》規定的提名程序是由提名委員會提名,而提委會的組成則要參照現時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表面看來並不符合《基本法》的表述,泛民人士可以嘗試把公民提名納入為提委會提名程序的一部分,但未必能說服建制派和北京接受,泛民政黨和議員若堅持普選方案非有公民提名元素不可,則政改達成共識的機會就很渺茫。因此,從建制派人士的角度看,堅持公民提名不是務實討論的做法。
不過,從泛民人士的角度看,建制派一味反對泛民的普選主張,卻遲遲拿不出一套令港人信服的普選方案出來,也不是理性務實的做法。公民提名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北京官員屢屢強調特首人選要愛國愛港、不和中央對抗,但何謂愛國、何謂對抗,沒有人能說出一個所以然,只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言而喻的,泛民支持者自然擔憂日後提委會將用這條抽象的政治準則,把北京不喜歡的候選人篩走,令普選成為建制派人士壟斷的鳥籠選舉,所以泛民人士才會提倡公民提名,以此抗衡可能出現的政治篩選。如果建制派人士能夠提出一個低門檻、少篩選的方案,讓建制與泛民陣營中受市民歡迎的參選人都能入閘,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擇,則公民提名就並非必要。既然說理性討論、務實討論,建制派在提名門檻上可否寸步不讓?
由於政改的諮詢工作才剛開始,估計要到2014年末各界才會就政改方案進行最後階段的談判協商,我們並不預期建制派或泛民主派在現階段就有重大讓步,例如建制派提出讓泛民參選人保證入閘的提名安排,或者泛民人士提出放棄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不過,我們希望兩方陣營保持克制,不要把讓步的空間封殺,令自己日後失去迴旋的空間,以致最終無法按照大多數港人的意願達成妥協。
泛民勿綑綁公民提名
建制莫押注極端方案
泛民人士可以堅持雙軌甚或三軌的提名方案,即既有提委會提名,也有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但不應押注在非有公民提名不可,沒有公民提名就拉倒不談的立場上,個別泛民政黨縱使持這樣的立場,泛民內的主流政黨也不應被綑綁在這種立場上。同樣道理,建制派政黨也不應開出泛民毫無機會入閘、中央可透過操控提委會過半數成員任意篩走任何候選人的機制,這種方案對北京來說固然是安全系數百分百,但現實上是不可能獲得廣大香港市民支持的,也不可能在立法會內拿到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實施。有建制派人士提出這樣的方案作為談判叫價,是不足為奇的,但建制派內的主流政黨必須保持清醒,理性謹慎,與這類極端方案保持距離,提出一些較具彈性的、泛民參選人也有機會入閘的方案,作為一籃子可供考慮的方案,這樣才能為稍後的談判與協商提供理性務實的討論基礎。
普選倘真落實
佔中自然消弭
展望2014年,除了特首普選的提名安排,佔領中環運動的發展和動向,也是牽動各方神經的重大政治事項。其實,處理佔中問題與處理普選安排並無區別,關鍵也就是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策動佔中人士的目標是落實真普選,只要特首普選安排最終有共識,獲香港市民普遍接受,在立法會內也取得三分二以上議員支持,佔中運動就會自動消失,就算有個別政界人士堅持繼續搞,也不會得到廣泛的民眾支持,注定不成氣候。反過來說,如果普選安排最終達不成共識,中央對港人的莊嚴承諾不幸落空,佔中運動就很難避免,就算不在中環,也可能在金鐘政府總部或其他地區,出現大規模和長時間的民眾集會示威活動,令特區政府的管治變得舉步維艱。因此,要化解佔中對香港政經前景的威脅,正確的對策不是天天叫口號反對佔中,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提出的「務實討論、凝聚共識」方針,這個方針必須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共同遵守和履行,才能讓香港的政改找到出路。
【政改與管治系列之四•逢周一見報】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