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資佔據港經濟要域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0日 06:35
2013年12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3年港股升幅不足3%,香港經濟環境卻悄悄地起了變化。在市民抱怨「地產霸權」的時候,多家本地財團,例如長和系,接連出售香港業務,投資重心逐漸遠離香港。相反,中資企業頻頻攻港,涉足金融、電訊、電力等多個領域,逐步掌控香港的經濟命脈。


今年財經界的風雲人物,當數身家暴漲的銀娛(0027)主席呂志和,還有衝擊香港監管制度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的連串舉動,對香港的影響更為深遠。


長實(0001)今年初拆售酒店雍澄軒不果後,一度想出售百佳,結果亦未有成事。現在和黃(0013)正計劃分拆屈臣氏上市,同時電能(0006)亦將分拆港燈上市。儘管李嘉誠強調「永不遷冊」,但接踵而來的售產行動始終難令市場釋疑。


長實沒奪地皮 新地276億搶滬地王

分拆香港資產的財團並不止有長和系,合和(0054)、新世界(0017)也紛紛計劃拆售本地業務(見表)。接連售產之餘,投地亦不甚積極,長實賣樓成績不達標,而且整整一年都沒有投得地皮。


另一家本港大型地產商新鴻基地產(0016)今年在港亦只以22億元購入兩幅地皮,反而在9月在上海以276億元奪得徐匯區地王。


在港資趨向保守的同時,中資企業卻積極進攻,內房商龍頭萬科年初與新世界(0017)聯手奪得荃灣地王,首兩幅「港人港地」更被中國海外(0688)以高過市場預期的價格奪得。


學者:買3G頻譜 中移或有政治考慮

與此同時,在金融、電力甚至航空市場都看到「國家隊」的蹤迹。沉寂多年的本地銀行股在今年憧憬被中資收購,齊齊炒起。最終創興銀行(1111)被越秀集團以116億元高價收購(見表)。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香港地產業毛利高,中資投地有其商業考慮。而國企收購本地小型銀行,除了想增加香港經濟影響力之外,亦希望借此平台學習經營模式。但他指出,中移動(0941)想買香港3G頻譜,令人懷疑有政治考慮。「香港電訊市場競爭大,增長已經飽和,對中移動來說,不止是個小市場,亦是一盤不好做的生意。」


分析:國企將續滲入香港

同樣,香港電力業務的利潤率受《利潤管制協議》約束,擁有內地南方五個省份電網業務的南方電網,卻與中電(0002)聯手以高價買入青山發電廠股權,動機令市場生疑。大學教授曾淵滄指出,國企攻港毫無疑問有政治目的,來年中資企業會再接再厲,積極參與香港各行各業,「雖然短期內難以取代本地大地產商的地位,但國企會慢慢滲入香港市場,到最後全面控制。」


明報記者 廖毅然、魏嘉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