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聯盟撐建焚化爐 指氣化不可行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0日 21:35
2013年12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擬於明年初向立法會闖關,申請撥款逾百億元興建焚化爐,對於有團體提出,本港應採用更先進的等離子氣化技術處理廢物,由數十名學者及工程師組成的「倡議香港可持續廢物管理聯盟」(下稱聯盟)認為不可行,指氣化技術需要額外土地進行前期分類,成本高於傳統焚化技術,外國亦未有成功經驗可用氣化技術處理每日3000公噸垃圾,認為本港首座現代焚化爐應沿用傳統焚化技術。


促加快推動源頭減廢

環保署表示,明年首季會將興建第一期綜合廢物處理設施及擴建堆填區的建議提交立法會討論。發言人表示,政府建議採用焚化為核心處理技術,進行末端廢物處理。


由50多名學者及10個工程師專業團體(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廢物管理學會等)組成的聯盟,於11月成立,身兼召集人的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潘智生表示,聯盟對政府推動源頭減廢進展緩慢表示失望,促請加快步伐。


指氣化成本較高 技術未成熟

按政府的減廢藍圖,將廢物大減四成,到2022年,本港每日仍須棄置6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故聯盟認為,本港有需要興建焚化爐,以大幅減少廢物體積。對於新界關注大聯盟建議本港採用更先進、建設成本更低的等離子氣化技術,聯盟成員、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勞敏慈認為氣化並非成熟技術,本港不宜冒險試驗以該種技術處理大量廢物。


需闢地作前期分類 處理量有限

勞敏慈引用國際固體廢物協會資料指出,全球共有逾900座焚化爐,以高溫焚化方式處理垃圾,技術不斷改良,排放遠低於歐盟標準,亦不會增加額外致癌風險;本港若要興建焚化爐,應使用證實可行的科技。


至於等離子氣化技術,雖已應用20多年,主要處理單一及小量廢物如低輻射廢物,不會產生爐灰,但缺點是要額外土地進行前期分類,處理垃圾量有限。目前全球有15座等離子氣化廠,當中只有4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其中兩座位於美國及日本,因故障次數頻密及二噁英排放超標,已於去年停用。聯盟成員、工程師學會環境分部主席葉達仁說,「香港每日要處理3000公噸垃圾,難以想像停機維修會有什麼後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